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20岁,真的不能再多了?

□ 栾笑语

如果人生是一条环形跑道,从起点出发,领略了一路风景,又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个人是我,但也不是我,回到起点的“我”与当初出发的“我”,虽然位置相同,但已经有了太多不同

最近为自己做了基因检测,其中一项结果令人沮丧。在“端粒长度”这一项,我的端粒趋近平均长度,按照人们对“端粒长度”的普遍理解,这意味着我长寿的可能性天生就比较小。

所谓“端粒”,其实就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曾经占据衰老研究领域主流地位的“端粒理论”认为,端粒的价值就是为了保护染色体。端粒是有“损耗”且不可逆的,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端粒的长度就会缩短一点,一旦端粒用完了,细胞也就不能再复制了,人的寿数也就到了头。

虽然“端粒理论”很有争议,但关于人的寿命几何,科学界已有了大致判断——120岁。得出这一判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球上已经有过几十亿人,但只有一个人活过了120岁。将120岁当成“人生大限”,似乎很有说服力。

科学家们对人类寿命的判断,与我姥爷对自己寿数的预期十分一致。十多年前,他就向全家宣告,“一定要活到120岁!”当时大家以为是笑谈,但当姥爷姥姥双双迈过90岁大关,姥爷更是已经挺进95岁时,全家都对出现一个120岁的“老神仙”充满期待。姥爷自己也信心满满,刚刚买了5年期的国库券,继续为今后的生活未雨绸缪。

姥爷姥姥的“端粒长度”怎么样,我不知道,他们的长寿秘诀也很难用“好心态”“好保养”等说清楚。因为活得足够久,他们一生经历了不同年代,从“东北王”张作霖时期,到东北易帜后的中华民国,再到“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的新中国;也遭遇了各种复杂的人生境遇,从自然灾害、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生活富足,如今再与互联网时代不期而遇。同时代的老朋友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们两个依然携手并肩。如此波折且独特的人生,其实已失去了为长寿提供理论总结的可能性。

相比于“如何长寿”这个终极命题,“怎样保持健康”显得更“接地气”。有趣的是,不到40岁的我都要面临几个必须处理的“健康问题”,90多岁的姥爷姥姥却成了全家最健康的人。每次去检查身体,都会得到医生的表扬:“不错不错!继续保持!”原因无他,他们的健康标准已经变了。按照医生的说法,各种身体“零件儿”用了90多年,还能保持正常运转,那就是再“健康”不过了!

虽然状态很“健康”,但我们还是发现了老人的一些变化。他们曾经要看顾一大家子人,为父母养老、子女就学、孙子辈的健康成长日夜不停地忙碌,现在却不太在意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看顾好自己成了最重要的任务。他们曾经关心世界风云、国家大事,能从时事政治聊到中国足球,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95岁老人的爱好和5岁的重外孙差不多,读报用的放大镜上都有“托马斯小火车”的小贴画。于是,他们成为我眼中一个奇特又美好的景象——饱经沧桑,拥有丰厚的处世智慧,却又心无旁骛,他们自己终于成为自己世界的中心。

这种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人生历程,让我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人生是一条环形跑道,从起点出发,领略了一路风景,又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个人是我,但也不是我,回到起点的“我”与当初出发的“我”,虽然位置相同,但已经有了太多不同。不同在于,“我”已经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精彩,或者是不可复制的坎坷。这正是我想拥有的。

曾经问过姥爷,再活一遍是不是个好主意?他毫不犹豫地摇头,“实在太累……”这点我不敢苟同,如今做什么不累呢?何况是活着?父母尚未老、儿子还很小,我还有太多事情想做却没做,太多地方想看却没看,时间已经成为真正的奢侈品。如此想想,120岁,确实不够用,真的不能再多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