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相矛盾
□ 连 俊

从达沃斯演讲到国会山的国情咨文,不到一周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秀”了两把工作成绩。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对此并不买账,反而认为特朗普的讲话“缺乏实质内容”。仔细推敲也能发现,特朗普对美国经济政策的阐述,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

2017年美国经济的增长,被特朗普视作执政一年的最大成就。诸如“新增240万个就业岗位”“工资增长”之类的业绩被反复提及。但是,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却遭到质疑,《纽约时报》、CNN等媒体专门派出了“事实核查团队”,逐一审视特朗普的演讲内容。

那么,特朗普亮出的成绩单里到底有无水分呢?其实,只要把近两年美国的主要经济数据拿出来比一比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并不在于事实的出入,而是如何解读。

比如,特朗普提到去年24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其中有近20万个制造业岗位。这个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与2014年美国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万、2015年增加270万、2016年增加220万等数据比较后,就会发现2017年只不过是达到了近年来的基本水平。不算差,但也说不上最好。

再如,去年美国经济整体增长态势,客观上看是温和增长,没有特朗普形容得那么夸张。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3%,较2016年的1.5%要高出不少,但并没有超过2014年的2.6%和2015年的2.9%,更遑论特朗普去年一直信誓旦旦保证达到3%的增速目标。

至于反复提及的“公平贸易”问题,就更经不起推敲。特朗普就任一年来,屡屡抱怨美国在国际贸易上吃了亏。可要认真研究起来,这里面自相矛盾的地方更多。

比如,常被用来作为例子的是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本质上是美国国内过度消费的客观反映,是美国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自身应有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来维持较低通胀率,美国民众实际购买力也因此提升。因此,在美国现有经济结构不发生实质变化的情况下,强行缩减贸易逆差,恐怕才是真正让美国人吃亏的做法。

另一个经常被援引的说法是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特朗普也经常宣称要把工作岗位夺回来。但是,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在1970年之前,美国还基本保持着贸易顺差。更何况,据美方统计,2010年至2016年,美失业率从9.6%降至4.9%,劳动参与率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总体货物贸易逆差却从6909亿美元上升到7967亿美元。这些事实说明,美国就业与贸易逆差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突出。

基建的账更有意思。一方面,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要求为基础设施建设筹款1.5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刚刚通过的税改法案,可能在未来10年给美国政府新增1万亿美元至1.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既要大笔减税,又要大把花钱,美国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看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从这些情况看,不难理解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上周为什么表态认为美元走弱对美国有利。毕竟,从中长期来看,美元走势由其经济基本面主导,弱势美元也更有利于美国政府偿还债务。考虑到这些因素,即将履新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可以窥探一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