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惠州创新“+信用”载体
守信方可畅行
本报记者 郑 杨

不久前,伯恩光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俊光兴奋地从惠州海关接受了高级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认证证书,公司由一般信用等级企业上调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这相当于拿到了国际贸易的VIP证,今后我们出口到AEO互认国家地区,可以大大降低查验率,提高通关速度,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拓。”

在刚刚入选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惠州,诚信已成为人们享受各种便利的“通行证”。只要诚实守信,就可能得到令人惊喜的守信“大礼包”,这令社会上形成了“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浓厚氛围。

这一切,得益于该市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信用”应用路径,建设起了“互联网+信用”中介超市、“二维码+信用”粮油溯源系统、“税银+信用”融资平台、“基层治理+信用”农村社会治理等多元化的应用载体。

“红顶中介”、中介不“中”等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中介行业的公信力。惠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互联网+信用”的中介超市,全流程嵌入信用管理,把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中介机构挡在门外。惠州市发改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3家中介机构因不良信用记录不予入驻,1031家中介机构享受“绿色通道”优待,向中介机构发出“信用警告”323次,近10家中介机构被拉入“黑名单”并清退。

油和米事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惠州在广东省首推“二维码+信用”粮油溯源系统,通过二维码将粮油食品在生产、配送、质检等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群众吃上“信用粮油”。粮油企业一旦失信,将被清除出二维码系统,其处罚记录还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市已有43家粮油企业的142个产品进驻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为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了一道“信用防火墙”。

惠州还将信用应用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农村,探索“基层治理+信用”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目前,各具特色的“信用村”“信用户”已在惠州各县区实现了全覆盖。各地的征信中心共录入农户信息28万多条,认定信用户2.4万多户,贷款户数4632户,金额8.35亿元。这不仅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还为社会综合治理拓宽了新的路径。如龙田镇推出“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在惠农助农、科技指导、致富项目、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诚信守法户”多方面倾斜照顾。

惠州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当前,惠州正着力探索“财政资金+信用”的应用新模式,对21项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实行不良信用记录“一票否决”。对于广大市场主体来说,信用报告或信用记录将成为其获得政府部门认可的“通行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