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出一系列新的可操作、能落地、有实效的措施,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明确了方向。
第一,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水耗、能耗和物耗等标准,有助于不断强化企业等社会主体增强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识和动力,有助于激励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是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要与时俱进地提高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节矿标准,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建立促进水耗、能耗、物耗降低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强化约束性管理,实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设备强制更新和更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二,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之间资源循环利用不畅,严重影响资源利用效率。要打通生产与生活环节,将资源从生产环节贯穿到生活环节全过程循环利用,促进最大程度、最广范围有效利用资源。
要加强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使生产和生活之间实现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统筹利用,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协调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消除物质交换利用、废物循环利用中信息不对称等制约因素,尽可能提高物品完成消费等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的比例,促进生产、流通、仓储、消费等经济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第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住资源消耗的最终关口。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费,是实现资源节约进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决定性措施。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风尚,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绿色文化自觉,提高人民群众维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政策体系,构建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高层次、系统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高门槛、增加过度消费成本。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政府部门在推动资源节约方面将发挥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体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绿色服务政府,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