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3日讯 记者吉蕾蕾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在23日举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0.8个百分点。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中向好。
具体看,大宗消费食品整体合格率保持高位;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菜、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等大宗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大型生产经营企业合格率持续提升;2017年大型生产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9.6%,大型经营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8.7%,均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又有提高。数据显示,2017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方面。此外,过去比较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逐步减少。2017年“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比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同时,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也逐步得到遏制,比如,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相关部门已连续9年“零”检出;蛋制品中的苏丹红,也连续4年没有检出。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孙梅君表示,好中有忧。从抽检发现的问题看,2017年农药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违规使用添加剂、非法添加仍是顽疾,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多发易发,反映出部分企业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其中,微生物污染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32.7%;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此外,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企业也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278件次,责令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1108吨。
孙梅君表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并将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覆盖、专常互补、检管结合、科学规范、四级联动、信息公开的原则,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提升抽检效率和靶向监管水平。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查处,努力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把好关。
对于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的重点,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司长李奇剑透露,针对既往抽检发现、相关部门通报反映的问题,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将紧盯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方便食品等重点品种,紧盯大型批发市场、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领域,紧盯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重点指标,并努力实现监督抽检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网络销售等不同业态。据悉,全年全国计划抽检任务总量135.05万批次。其中,国家组织抽检25.55万批次,省级组织抽检26.5万批次,市县两级组织食用农产品抽检83万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