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需求端,大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不断升温,掀起运动热潮;在供给端,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信息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体育产业有望在2025年达到总规模5万亿元的目标——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规模和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7.8%,实现了双增长。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记者注意到,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从2014年的1.3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9万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8.2%,超过了2006年至2013年16%左右的实际平均年增长率。
按照《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以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海燕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符合预期,完成5万亿元的目标可期。“对照《意见》起草过程中对2025年5万亿元目标的测算,需要2013年至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2021年至2025年年增长率达到10%。从现有统计数据看,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黄海燕说。
与此同时,体育产业增加值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所谓体育产业增加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副司长张冬佑解释说。
黄海燕指出,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0.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体育作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活力突显,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16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49.2%提高到55.0%,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告诉记者,体育服务业发展迅猛的原因,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大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不断高涨;其次,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体育逐渐成为增强各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引导,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
此外,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也实现了倍增。“与2006年相比,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提高了30.1个百分点。一方面表现在老百姓体育需求和政策利好的不断刺激下,传统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出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服务业的外延不断扩展,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信息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黄海燕说。
总体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展现的强劲发展势头有目共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指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存在着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如,作为体育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本应在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截至2016年,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规模仅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0.9%。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明显差距,体现在对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的引导上。“青少年篮球是中国篮球赛事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群体喜欢新颖、竞争、交流,这些元素体育都可以提供。可以利用‘拼积木’的方式把这些元素拼接起来,以体育竞赛为核心,让青少年喜欢上体育。”姚明说。
彭维勇认为,我国要发展成为体育产业强国,要从竞技表演业、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等产业入手,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占比,从立规划、抓平台、探索金融支持、打造优势赛事等方面着手,促进体育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