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停车”打破信息不对称——
盘活车位资源,有戏
在深圳怡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激光导航+梳齿交换”式汽车搬运机器人准备搬运汽车。该类机器人被称为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机器人。它利用了激光导航技术,定位精准度误差少于5毫米。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周末和朋友约吃饭,现在第一考虑不是好不好吃,是附近有没有大的停车场,不然经常40分钟都停不了车。”近日,笔者和北京某杂志编辑孙毅吃饭时,他的这番话道出了千万车主心声。数据显示,30%的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停车难造成的,日常48%的车辆须在车场排队。另一方面,目前全国九成以上的城市车位使用率小于50%。

基于互联网和数据打通的“智慧停车”,正尝试着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与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停车是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人、车、路、停、费、服等一系列停车要素和资源,是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网络互通化、信息共享化、业务融合化、产业智能化。”

互联网如何帮助合理调配停车资源?一方面,是对传统停车场进行改造。《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提出,传统停车场不足以满足巨大市场需求,是智慧停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智慧停车核心价值在于打通停车场信息孤岛,引导车辆停向空闲车位,有效提升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ETCP集团副总裁朱凯认为,首先是基础硬件设施改造,比如车辆品牌识别、车位监测、车型分类、套牌车识别。从商业模式看,行业内推出的“三免”模式——免费安装、免费维保、免费升级,目前已成为智慧停车标配,这也符合了互联网“玩法”。

智能停车解决方案中,也包括对传统停车场的管理优化,比如利用车位引导、夜间长租等方式优化车位配置,提升日均使用率,增加整体营收;通过视频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系统,单车次平均节约10分钟找车时间,优化车主体验;对接商家优免系统,提升用户管理数字化水平;量化停车行为及用户信息,助力精准营销。北京通州某商业综合体在采用上述方案智慧化改造后,实现人力成本节约40%、车流量增加14%,大幅提升了车辆进出场效率。

在朱凯看来,改造传统停车场不仅是帮助车主更容易地找到停车位,还在于帮助传统停车场建立新盈利模式,未来停车费可能不再是停车场的主要营收来源。停车场将成为多个商业场景的消费入口和枢纽,可通过开放平台链接和赋能其他商业,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挖掘更多商业价值。

围绕“智慧停车”,新业态也在出现,比如“共享停车”。以某小区为例,小区规划车位总数1000个左右,已经饱和。改造后,通过规范车辆出入识别、内外单位的阶梯式收费、高低频次车辆分区管理、错时分享等措施,实现“新增”车位30%左右。“共享停车”成为“智能停车”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应用示范。

笔者曾跟共享停车服务商潮牌共享车位创始人仇黎明就此问题进行过交谈。他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代“共享车位锁”可以实现远程操作、自动升降和分时计费等功能。以“云平台+APP+智能硬件”为架构,即寻找车位的人通过付费解锁,来使用处于闲置时间的私人车位。“不同点位的停车费有所不同,平均价格为每小时5元。现在我们的方式是将收入按比例分成给物业和车位主,根据前期调研,80%的车位主愿意将车位共享。”

基于商业考量之外,智慧停车未来发展方向是在城市建设中,以城市为单位统筹建立城市一级的智慧停车平台。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长王杰表示:“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就是‘三位一体’,即线上支付道路停车管理、互联互通停车场联网管理、分时错峰共享及预约管理和信息收集公众服务一体化。建设这一平台,要以数据驱动为发展,从整体布局着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使停车资源统一调配,加大增量的同时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文/北京丰台区 安 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