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有“高颜值” 也有“厚实力”
巴山蜀水间兴起万千美丽新村
本报记者 刘 畅

12月13日下午,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支部委员会广场上,10多位村民自发组织的舞蹈队身着喜庆的红色队服,扭起了欢快的秧歌。广场一侧是整洁明亮的活动室,来自南充市汉塘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师彭华明正细心地教村民们剪纸。“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摆龙门阵、打麻将,现在变成参加舞蹈队、学剪纸、到图书室看书,这可有意义多了。”彭华明告诉记者。

如今的阁老坟村真的变了。宽敞整洁的乡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全村近2000亩土地流转给了专业的果蔬合作社,就近务工的农民每天能领到工资。新村聚居点,一栋栋白色外观的小洋楼美观而整洁。“现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8000元,日子越发有了盼头。”阁老坟村村支书赵光洪告诉记者。

发生巨大变化的不仅仅是阁老坟村。截至目前,四川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28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建成省级“四好村”1481个、市级“四好村”7094个、县级“四好村”9750个。2016年,四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60%,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比2012年增长135%,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广大农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聚焦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坚持规划先行、镇(乡)村统筹,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两个意见。从2014年开始,四川启动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坚持不懈深入推进,确保扎扎实实见到成效。

在扶贫解困行动中,四川于2015年和2016年组织5180家龙头企业赴160个县(市、区)开展精准扶贫,新建和巩固提升种养殖业生产基地52万亩,带动贫困户129万户,吸纳56万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实施产业提升行动,2016年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5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8.2万个,注册家庭农场3.4万个。通过实施旧村改造行动,四川共建成集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和农家购物中心于一体的“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2.1万个。通过实施环境整治行动,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通过实施文化传承行动,四川建设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4个、名村6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共有225个。

回顾四川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过程,是充分考虑多样的地形地貌、区位条件和民族民俗习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建设过程。首先,坚持实事求是,将“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不搞大拆大建;其次,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建设模式,实现各美其美。

下一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乡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完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力争开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