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跨出国门,都会想到带上中国信保的保障,为的是降低风险,获得融资便利。
“在中国信保对项目收汇风险的保障之下,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有效破解了‘有单不敢接,有单不能接’的局面,相继成功完成缅甸矿产项目、埃塞—吉布提铁路项目等,同时借助于中国信保的项目风险审查制度,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管理机制。”北方工业公司总会计师陈林告诉记者。
在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记者听到了同样的说法。“自卡西姆港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得到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他们组成精英团队与我们合作,攻坚克难,积极推动了海外投资保险保单的及时生效和项目融资的如期顺利关闭。”电建海投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李铮肯定了中国信保的作用。
最新数据也佐证了这些说法。自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抵御风险、保驾护航,至今年10月份,中国信保对我国企业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和投资的承保金额超过5150亿美元,累计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近19亿美元。其中,支持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的规模超过1350亿美元,承保了越南龙江工业园、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印度尼西亚年产12万辆汽车制造厂等众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海外投资项目。
事实上,国际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官方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手段。成立于2001年,由国家出资设立的中国信保全力担当起了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这一重担。目前,中国信保在“一带一路”上构筑的风险防护网已逐渐显露出其特有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信保不仅在“一带一路”上不断扩大对中国企业的保障覆盖,而且近年来还不断创新承保模式和保险产品。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的大型能源类建设项目,也是电建海投公司在巴基斯坦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据李铮介绍,中国信保采取创新方式,为项目提供了海外投资债权保险,此产品在保障融资银行的资金安全的同时,提升了项目信用级别,大大缩短了融资进程。此外,中国信保还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海外投资股权保险,全面保障电建海投作为投资人的权益,降低了投资风险。
另一个创新的成功案例是中钢设备有限公司。2005年,中钢集团与中国信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开启了中国信保与中钢设备的业务合作。十多年来,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中钢设备海外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跻身国际一流冶金工程公司行列。
然而,随着中钢设备海外项目规模日益扩大,银行授信已不能满足中钢设备海外业务的增长需求。2015年,中钢设备海外合同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阿尔及利亚近5亿美元的综合钢厂项目面临开工,急需开立预付款保函。了解到中钢设备的经营瓶颈,中国信保经过多轮论证,明确了中钢设备的授信特点、要点,并在第一时间为企业推出了“私人订制”的特险、担保联动解决方案,即通过授信为中钢设备开立非融资保函,项目风险通过与之联动的特定合同保险加以覆盖。该方案得到了中钢设备的高度认可,授信工作随即展开。
2015年9月份,中国信保与中钢设备签署《集团客户授信协议》。同月,中国信保为中钢设备开出阿尔及利亚钢厂预付款保函。2016年8月份,中国信保为该项目承保特定合同保险。至此,特险、担保联动模式正式落地。“多年来,中国信保始终致力于利用信保的产品优势,为企业海外开拓提供多种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企业业务发展出谋划策。”中钢设备董事、总经理王建非常感慨。
不过,中国信保并不就此满足,监事长周立群就表示,中国信保作为政策性专业风险管理机构,深感责任重大,将继续发挥好政策性职能,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防控海外风险的利器,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