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责任金融的概念被反复提及。12月16日,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来自监管、银行机构和互金机构的与会嘉宾就“负责任的金融”展开了深入探讨。此前,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透露,央行正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近期,有业内人士表示,“价值银行”有望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又一路径和方向,其中强调银行今后应持续深化“责任”理念。
什么是责任金融?从目前的探索来看,所谓责任金融,不单单指金融机构需要负责任,而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第三方机构、金融消费者三者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金融市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金融机构公平地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协调监管力量,避免出现监管遗漏,为消费者提供保护;消费者则要树立风险意识,选择适当的金融服务,并做到买者自负。
之所以提出责任金融的概念,与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乱象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各种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伪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带来了诸如暴力催收、非法集资、数字货币传销等问题。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加杠杆、搞层层嵌套,甚至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这些行为不仅于支持实体经济无补,更是典型不负责任的金融行为,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因此,建设“责任金融”正当时。
在建设责任金融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建设责任金融要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建设责任金融,要从组织框架、运营推广、服务创新、产品定价等方面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将成本和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责任金融,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责任金融建设离不开监管的力量。建设责任金融,也不能仅靠金融机构自发和自觉,也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更多规范和引导。监管需要做一些精准预判和预期引导,并为责任金融设定一定的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一方面给予创新一定的宽容度,另一方面促进责任金融规范发展。
再次,责任金融要重视金融消费者自身的力量。责任金融需要在金融消费者教育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让其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消费者也需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评估个人承受能力,并承担自身应承担的风险。最终做到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适当监管、积极帮扶”,消费者“理性选择、行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