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3日讯 记者曾金华 张雪报道:受国务院委托,12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胡泽君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审计署组织全国1万多名审计人员,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督促”的原则,按项逐条对《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涉及31个省(区、市)、100多个中央部门和4000多家单位。各地方、部门和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积极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
截至2017年10月末,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通过上缴国库、补征(缴)税款、收回贷(借)款和结转结余、加固抵(质)押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4872.5亿元,能够按金额计量的问题整改率达到95%;处理处分相关责任人员8123人次,制定完善预算和财务管理、境内外投资、司法保障等制度2476项。
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胡泽君介绍,《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73个中央部门及其332家所属单位问题,各部门单位已通过上缴财政、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84.41亿元,整改率92%,并制定、修订规章制度201项。
胡泽君介绍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关于“放管服”改革有些具体措施尚未完全落地的问题,对未按要求取消、下放的21项审批认证等事项,已取消或下放14项,清理优化5项,停止办理2项。对下放或取消后未能有效承接或监管未及时跟进的11项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通过增加经费保障、制定指导性文件、主动优化调整办理程序等,强化11项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能力和监督。
关于涉企收费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的问题。相关地方已退还收费1353.74万元,废止涉企收费文件2项,处理处分8人次。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在全国范围持续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截至10月底,有关部门、地方已为企业减负合计171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减负1700亿元的目标。此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由国务院审改办负责清理并公布目录清单,目前中央层面已没有政府定价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相关地方积极推进整改。对组织管理问题,4个省、2个市和2个县均已按规定成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对违规举债问题,相关地方通过终止或修改协议、撤销承诺函及提前偿还等方式整改253.5亿元;对其余283.69亿元违规举债余额,相关地区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制定了整改方案。
此外,在扶贫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方面,截至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32.68亿元,有970人被追责问责,93%的问题得到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