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分为目标考核、综合评价和特色创新(创新创优)三部分。加大对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考核力度,鼓励县区把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考核导向激励作用
山东济南市坚持考人和考事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探索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专项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三个体系”有机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了考核导向激励作用。
据介绍,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分为目标考核、综合评价和特色创新(创新创优)三部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专项考核分为“四个中心”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和“三大攻坚战”3个类别,共12项内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由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领导评价、民主测评三部分组成,加大对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考核力度,鼓励县区把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新旧动能转换考核单列考核指标,占县区权重15%,促使各县区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
记者在济阳县采访时了解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功能区,该县立足农业发展特点和食品产业集聚的优势,找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着力点,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把食品工业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下大气力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型、流通型企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
县区采取“综合+专项”的工作模式,将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统筹考虑,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权重占20%,实现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历下区智远街道党工委书记孟祥民告诉记者,科学考核需要设身处地通盘考虑群众利益。
济南对县区定量指标的考核,在原来实行功效系数法和目标法等计分方式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发展指数和贡献指数考核计量方式。“发展指数”是指用本地区某指标当年完成值与前3年完成值的平均数作比较,考核自身努力程度;“贡献指数”是指用本地区某指标当年完成值与全市最高水平比较后,计算考核对全市的贡献程度。定性指标主要对深化改革、法治建设、党的建设、自身建设等方面作评价考核,由考核责任部门依据评价项目和考核标准,按照评价等次折算后计入考核总分。
对平时考核坚持突出重点、务实管用、体现差异的原则,通过建立日常考核工作台账,明确重点内容、时间节点及进度要求等,对指标运行情况动态跟踪、监测记录,及时开展专项督查,深入分析研判发展趋势,从考核的角度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济南市开启创城“模拟考”的日常考核方式,每个月以暗访形式开展一次模拟评估,并召开创城问题分析会,通过一小时视频反映“模拟考”中存在的问题,让“出出汗、红红脸”成为常态,形成强大的工作压力,促进各单位高效、务实开展创建工作。年终组织考核组,在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访谈、核查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各单位整体工作全面考核。
按照规定,对可量化、好判断、易评价的考核指标,由考核责任部门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和相关印证材料考核;对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创优项目,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价打分并现场公布结果。
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建设挂钩。采取个别访谈、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向被考核单位及干部全面准确地反馈考核结果,形成组织帮助找差距、单位整体查不足,班子整改定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的工作推进格局。
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建立干部考核实绩档案,实行一人一档,记载干部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奖惩情况等。根据干部的考核情况,优先提拔重用在各行业、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在全市重点工作中成绩突出等考核优秀的干部,特别注重破格提拔“出彩型”干部、挖掘提拔“地平线”干部。在重点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突出个人,济南为重点工作的担当者、实干者们鼓劲、叫好,鼓励全市上下以先进为榜样,树立发展标杆,提高工作标准。
发挥综合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多项指标领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