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智能审批打造“不打烊”政府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在广西,一位专业、高效、强大的“审批专家”的出现,让审批的工作不再由人来做,不仅摆脱了8小时工作制限制,并且让人不用跑腿,甚至不用提交材料就能“秒批”把审批事项办结——这位“审批专家”就是广西依托智能审批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

24小时审批事项随时申报并“秒批”;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到期了,不用申请,不用交材料,系统自动查验信息,符合条件的自动延期;即使带前置许可或需上级信息共享的审批事项,也实现了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比对、自动审批、自动生成证书,系统即时显示审批结果……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政务中心,智能审批带来的变化令记者大开眼界。

据了解,截至2017年12月5日,广西共有10项审批事项实现了智能审批和智能监管应用。政务中心主任王西冀说,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放管服”的天花板,同时变人的审批为智能审批、规则审批。

从“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不跑腿”,近年来,行政审批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经过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审批材料、优化办事流程、推行电子监察等,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基本上能减少的已减少、能下放的已下放、能压缩的已压缩,遇到了难以突破的“天花板”。而现有网上办事模式,只是传统人工审批模式在网络上的延伸,仅局限于网上预约、网上受理和材料预审。现有的审批模式下,不管是网上审批,还是实体政务大厅审批,都要进行人工审批。审批流程只要经过不同的审批人员,就必然存在不同审批人员对同一事项的不同理解,就有可能存在不同的审批结果,同时也存在寻租空间。而人工智能的兴起,实现了跳出传统人工审批模式局限的可能。

广西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网上政府,以综合监管和信息共享为基础,统一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以通用审批系统兜底、专业审批系统为骨干、重点发展智能审批系统,同步推进智能监管,构建“一窗进出(一个窗口进出),双线协同(线上线下业务协同),三向联办(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的全区政务服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立督办制度,强力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为推行智能审批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2017年11月底,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联通172家单位,交换业务9724万笔;编制完成62家单位自治区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完成全区315家单位的行政审批系统与全区政务服务及监察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智能审批要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审批许可标准,更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王西冀告诉记者,审批许可标准是在总结审批人员工作经验、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和群众根据公布的审批许可标准,可以直接预知审批结果。

同时,广西同步推进智能监管和审管协同,促进审批和监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形成审批和监管闭环服务及管理体系,以确保智能审批的顺利开展。建立实时在线进行证照核查及现场检查记录的“互联网+监管”模式,重点探索了智能审批结果公开和网上投诉、材料抽查、现场在线核验、失信记录应用、智能手机电子证照APP5种监管模式。

“智能审批实行后,我们审批人员观念也要随之改变,过去是坐办公室看材料盖公章,现在要更多地肩负起监管责任。”王西冀举例说,“比如各地林业站过去一个主要职责是审批砍伐证的,实行智能审批后,林业站工作的重点就要放在实际砍伐地点、面积等现场核验、监管上”。

据介绍,自2017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广西政务中心智能审批系统“秒批”群众申请3783件。经核查,仅有1件需要对材料进行补正。今后广西将重点建立全区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许可标准体系,将更多的审批事项列入智能审批,真正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