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国家最具活力的竞争元素之一。尽管中国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惠支持政策,但仍然有很多上市公司更愿意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补充资金,并没有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做大做强海外业务。
为何在涉及“一带一路”项目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运用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而不是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
记者采访的不少上市公司负责人给出了理由:由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审批时间及程序较长,不少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运用银行贷款(包括双边贷款、银团)等间接融资方式。基于多年与银行的良好关系以及良好的信用记录,银行融资成本更低,贷款币种、加息与还款方式等操作更为灵活,融资落实时间也更快;若从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由于涉及国际信用评级,发行费用与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不少上市公司暂未选择使用。
其实,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有诸多优势。比如,与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相比,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尤其是通过发行股份进行融资,有着不提高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费用、募集资金量大等优点。更何况,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已是国家层面推动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促进上市公司能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监管层和上市公司均应不断发力。
一方面,我国证券交易所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证券交易所形成合作机制,为不同股票市场上的跨国并购、重组提供平台,提供更好的投资、融资、并购重组配套服务;在A股市场设立“一带一路”专区,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上市公司提供聚集平台,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甄选、研究和投资参与;交易所应多举办“一带一路”直接融资专题培训,讲解最新的融资政策和监管风向,研究制定“一带一路”项目直接融资的支持政策,比如“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降低再融资条件等,更好地服务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上市公司本身也应努力利用A股证券市场平台进行融资,要勇于、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不断发力。上市公司应主动利用再融资、配股增发、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并购重组等多种工具做优做强,并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公司快速发展。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也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