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中船集团降杠杆暨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合力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这标志着中船集团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工作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既是企业去杠杆最直接高效的方式,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体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一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任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新时代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为金融企业下一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遏制“脱实向虚”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浙商银行天津分行实施了一项“三二一”计划:利用3年时间,每年投放20亿元综合授信,支持100家高成长性的“三新”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截至今年10月末,该分行通过这项计划已为75家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其中,4家企业快速发展,入围工信部“2017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这是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提升服务,努力疏通和拓展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渠道的一个缩影。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随着金融业规模的快速发展,过去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层进一步明确,金融服务的对象必须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僵尸企业”的金融支持必须减下来,对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减下来,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这样才能腾出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中新的结构、新的动力。
从银行业的情况看,今年,银监会要求,银行业要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金融服务供给质量上,解决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自今年上半年银监会采取一系列整治市场乱象和弥补制度短板的政策措施以来,银行资金空转减少的势头继续保持和巩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升。截至10月底,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分别比年初减少3.4万亿元和1.4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降至4.7%,比去年同期下降26.5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今年已累计净减少2.7万亿元。投资业务中,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显著下降,这部分投资也是资金空转现象较突出,嵌套层级较多、加杠杆较明显的领域,经过治理,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比少增5.1万亿元。此外,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961亿元。
与此同时,当前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力度加大,均衡性提高,今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1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5.2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继续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投向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文化产业的贷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434亿元和624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涉农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4%、44.2%、10.8%和16.4%。
服务小微企业
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顶天立地”的大中型企业是金融机构都喜欢的优质客户,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系,离不开“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华表示,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更要诚恳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把履行社会责任与商业化经营统一起来。
这一年,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带动下,多项包括服务小微企业在内的普惠金融举措相继落地。
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将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且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或余额满足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
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将实行定向降准。公告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经营性贷款以及助学等贷款,央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此举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属于结构性政策。
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也在相继成立普惠金融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的总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作为城乡普惠金融的重要提供者,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也作出了很多探索,形成了很多更科学、风险更可控的经验做法。包括利用与客户联系紧密的线下基础,更多把网点设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市场、城乡接合部、乡镇等地,扩大与小微企业的接触面,打造小微企业门口的金融“便利店”。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线上技术,提升客户挖掘、信息采集与分析水平,降低获客、征信、风控等成本。
加强金融监管
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防风险
近日,“广发银行违规担保案”的查处结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12项违法违规、7.22亿元“天价”罚款、6名涉案员工终身禁业,这是年内监管机构打出的又一记重拳。
今年被称为金融监管年,以银行业为例,今年前10个月,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617件,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1486家,对机构罚款合计5.9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0.75亿元,罚没合计6.67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096名,罚款金额合计2440万元,取消130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董事、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禁止49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同时,全国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内部问责处理分支机构2687个、人员16.7万人次,依法向司法机关移交252人。
不仅如此,一些非法金融行为也得到了全面清理或整顿。包括禁止P2P(网络借贷平台)开展校园贷、叫停数字货币ICO、暂停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审批等。
严厉监管的目的在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而随着监管部门整治市场乱象的深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主动性有所提高,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主动对接金融消费需求,主动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服务和防风险的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强化。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万春表示,今年该行全面推进“法治民生”建设,坚持全面依法合规经营,将法制规范嵌入经营决策、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和业务运行各环节,铸就了“风险底线不可越、合规底线不可碰、道德底线不可破”的底线原则。同时,严格执行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始终密切关注各类潜在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了向主动型风险管理的变革转型。
防风险的成果已经显现,但金融运行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一些问题仍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风险尚处在易发高发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看到,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根据新的金融发展和风险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回归本源、更加专注主业,把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接下来,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对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