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向感失效的瞬间,在这里是一种享受——
迷失在非斯老城
□ 牛 瑾
上图 在非斯,毛驴是运输货物的主要工具。
右图 手工艺人在制作铜器。
翟天雪摄

迷路肯定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但有那么一个地方,你却很享受那种方向感失效的瞬间,这个地方叫非斯,在摩洛哥。旅游指南中关于非斯是如此描述的:“如果你只能选择一座摩洛哥城市去看看,那你就去非斯吧。”我们的摩洛哥之行又怎能错过?

到了非斯,照例直奔老城麦地那。非斯老城建于公元789年,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纪城市,承载着摩洛哥的过去与现在。但身在此处,却很难感知非斯老城到底有多大。穿过镶满蓝色瓷砖的布鲁日蓝门,一头撞进百转千回的街巷,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你可能就已经迷路了。

非斯老城里有多少条街巷?有人说5000多条,也有人说9000多条。究竟哪一个数字更准确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哪一个都够我们逛上几天了。古代的摩洛哥人似乎还没有“规划”的概念,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栋房子旁边加盖另一栋房子,一栋又一栋地盖下去,道路也不用太宽,自家门前的路有一头驴或一个人那么宽就行了,公共道路可以“放宽”到两头运货毛驴的宽度。正是这种无序的、纯粹按需建房的逻辑,使得非斯老城包含了几十万间房子,也几乎找不到几条直巷,不是东弯西拐,就是三步一斜、五步一转,每一条巷口都可能是一座迷宫的起点。怪不得,非斯人会把“最有能耐的地图师来到非斯也甘拜下风”这句话挂在嘴边。在这里,要凭直觉,而不是靠地图,地图只能让你越看越晕。

因为建城时考虑的就是毛驴的“感受”,巷子窄小、石头小路凸凹不平,所以,非斯老城如今的运输工具仍旧是憨憨的毛驴,汽车压根开不进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堵车问题;所以,“帕通!帕通!”(法语,“让路”的意思),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身后就会冲出一头驮着水或货物的毛驴,用它长长的睫毛跟我们“打声招呼”,然后擦身而过。

非斯还是手工业之都,制衣、地毯、木雕、铜器、蓝陶马赛克……各式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走在迷宫一样的老街上,你总能听到工匠们工作的声音,嗅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气息,非斯老城的生活也就在他们的敲打声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流转着。而且,说不定在哪个转弯处,你也总能与百年老店不期而遇。当我们走进一家铜制品店铺、老板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后,并不急着做生意,而是讲起了这家1922年就已经存在的店铺的历史,还拿出当年的照片给我们看,就连最后的砍价环节都慢条斯理。在非斯,没有人求快,这种秉持传统、认真生活的态度1000多年来也没有真正改变过。

当然,在非斯老城找路,也有不靠直觉靠嗅觉的时候,那就是去皮革染坊,循着那股子怪味一定能找到。非斯出产的皮具是摩洛哥乃至整个欧洲公认最好的,不少作坊的楼顶天台也都开放出来,供游客近距离感受这里的皮革制作工艺。

站在天台俯瞰下去,上百个大石臼排列组合成染缸“矩阵”,里面盛着各色的天然染料,红的、棕的、蓝的、黄的,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瞬间吸引了全部的目光。几十个工人弯着腰在染缸间劳作着,他们或跳进缸里,用脚踩着皮革,好让其均匀上色;或用木棍挑起浸泡在染料中的皮革,查看效果,然后,再重新放回缸里,铺展开来。据说,要完成一块颜色鲜亮的皮革,必须反复揉搓、踩踏、清洗、晾干,得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染制的场景是容不得初来乍到的游客仔细观赏的,因为浓烈刺鼻的味道会让人几乎失去思考能力。这时,上天台之前店家送上的薄荷叶就该派上用场了,放在鼻子下,或像当地人一样,将薄荷叶团成一卷塞进鼻孔里,果真能滤掉大部分的臭味。

从天台拾级而下,看到作坊的展厅中颜色艳丽的鞋子和背包,再回想几分钟之前看到的壮观又原始的制革场景,不用店家推销,我们已经掏出“荷包”,挑选中意的商品去了。

其实,在今天,很多国家都已经用现代化的手段鞣制皮革了,只有非斯人还固执地恪守着传统的技艺。有人说,非斯人不进取,落后了。我倒觉得这样挺好,秉持着最初的信念,任外面纷纷扰扰,这座城始终有着旧时光的美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