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豆演绎新篇章
魏永刚

土豆是北方人离不开的一种食物,生产范围很广。不少北方人都是吃着土豆长大的,最让笔者不断回味的是甘肃定西的土豆。

定西被称为“苦甲天下”,曾经十分贫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学者费孝通到定西考察,他的题目是“那里为什么穷”。人们告诉他,这里什么也没有。费孝通直接来到定西,一下子“发现”了土豆。定西有土豆啊!这位老人的感叹,似乎是在重复一句千真万确的“大话”。定西当然有土豆,而且定西人种土豆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实在没有吃喝的时候,人们就靠土豆充饥过日子!这还能算“发现”?

费孝通的“发现”在于,土豆可以帮老百姓脱贫。这里的土豆好吃,如果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就可以赚钱。他把土豆当作“定语”,谆谆叮嘱当地人,可以发展“土豆产业”。甘肃定西的土豆就从那个时候起步,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老百姓致富的产业。十多年前笔者到甘肃去的时候,看到公路两边土豆堆积等待汽车来运输的场面,笔者就一次次想起费老的“发现”。

他从简单的农产品开始,提出了农产品产业化的问题。从产品到产业,土豆在定西经历的是一个种植方式和经营体制的变化。人们从产业化的要求出发,把土地集中起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增加了土豆产量。产量多了,才能找市场。他们走出定西,把土豆销售到了更广阔的市场上。这个过程延展出土豆种植、储存、运输、销售等长长的链条。土豆还是那个土豆,但经过这样一个链条,它就增值了,它就成了定西的一个富民产业。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很多农产品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不同地域的土特产因为搭上了产业化快车,就产得更多,也走得更远。产业化经营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富民产业,也演绎出很多体制变革的生动故事。土豆在定西是土豆,经过长长的产业化链条,卖到南方市场上,它也还是土豆。今天,让我们惊喜的是,灰头土脸的土豆成了精美的食材,它可以像面粉一样被做成各种点心和美食。山还是那座山,土还是那方土,但土豆不再是过去的土豆了。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个变化?很显然,是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在土地上“种”出了不同的土豆。凝结着科技优势的土豆,经过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就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主食。这个变化的过程是神奇的,也是壮观的。这个变化带动了种植面积的增加,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还新增了几千个就业岗位。

产业化曾经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化其实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来推动产品上规模、拓市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在搞好产业化的同时,还得重新盯住农产品本身。我们要站在科技前沿,以新技术的眼光重新审视农产品,也许这样才能看到作为美食的土豆、成为主食的土豆。看山再不是山,看水也再不是水。以这样的视野来遥望西部,不知道定西的土豆,乃至北方更多地方种出的土豆又将演绎出多么夺目的篇章!

土豆“当干粮”,值得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