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专家认为——
中国为世界带来新期待
本报记者 林紫晓 沈则瑾

12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的百余位学者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这一主题,举行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新时代的平衡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和“新时代的大国外交”五场圆桌会议和中国学专场。对于中共十九大后的中国走向,以及中国可以发挥的作用,与会专家予以高度关注,并充满新的期待。

中外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的研究和解读正逐渐从单纯的经济层面转向更为复杂多元的政治文化层面,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学学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认为,中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表明了中国在全球秩序中从接受者变成了贡献者。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说,“中共十九大在理论上的创新对我们有很多新的启发,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他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越两国应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有所建树。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成为论坛召开期间学者热议的话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马吉特·莫尔娜认为,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创新是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的关键词,中共十九大也提出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应注重四种资本的积累,即物质的、人力的、体制的和社会的资本,尤其是后三种资本的积累。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指出,中国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应尽快从跟跑者、并跑者向领跑者迈进。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也成为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新时代的中国学研究者正进一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它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平和、和谐、大同理念,也将被赋予面向未来的意义。”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提出,要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全面研究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

斯里兰卡前外交部长尼哈罗·罗德里格表示,斯里兰卡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将把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各地许多国家连通起来,参与互联互通的所有国家都将从中获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