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洲的中文演讲赛
□ 郭 凯
塞内加尔选手在参加中文演讲赛。 郭 凯摄

语言是交往工具,也是两国友谊的桥梁。“说中国话”正成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方式,也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之途”

“我第一次去中国,在湖北理工大学学了四个月汉语。哎呀,湖北实在太热了,比塞内加尔热多了,于是我学会了除‘你好’以外的第一个汉语单词:冰激凌。以后每天课间都会去那个小卖部买冰激凌,”塞内加尔帅哥苏二一的故事逗得全场评委和观众哈哈大笑。人人都觉得非洲热,谁又知道非洲人会觉得中国夏天更难熬呢。

由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和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行的《我与中国》演讲比赛,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今年共有十四位选手参赛,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19岁。既有学了四年汉语的“中国通”,也有才学了60个小时的“初生牛犊”,有本土汉语教师的亲妹妹,也有从没去过中国但立志要写一笔漂亮中国书法的“小李娜”。与往年选手都要带稿演讲,时常卡壳相比,今年选手则自信很多,基本全部脱稿演讲。在孔子学院全体老师和志愿者的辛勤努力下,孔院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

讲述与中国的故事,选手们的选题角度各有千秋。有的选手从童年说起,因为迷恋中国功夫片,经常用学到的新功夫招式吓唬周围的小朋友,被称为“恶魔”;也有的选手说,他通过学习汉语,顺利找到了在中国企业实习的机会,天天和中国老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不但和中国人一样,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不仅本职工作可以独挑大梁,得到中国人肯定,他也从中国劳动者身上学到了勤奋、守时等优点;还有一个选手从家庭的故事讲起,爸爸给她带来了中国制造的手机,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就对她说“made in china,你给我得了”;有的选手从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引出思考,认为非洲人如果像中国人一样勤奋、踏实、团结、守纪律,一定也会赢得灿烂未来;有的选手喜欢中国文化,感到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既潇洒又充满力量……

选手们讲述的都是“中国故事”,他们流利的汉语、精彩的表现虽然打动了观众,不过,要想获得名次,还得过挑剔的评委老师这一关。有位选手讲述在中国参加夏令营的经历。评委接着问:你去了中国哪些城市?他说:去了北京、沈阳。评委接着又问:北京位于中国哪个省?这问题可把选手考住了,不过这名选手水平高超,他想了想马上说:具体我也忘了,不过和达喀尔差不多,都是首都。顿时峰回路转,台下掌声一片。

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张迅鼓励所有选手继续好好学习汉语,做好两国友好交往的桥梁,当好两国人民沟通了解的纽带。他们与中国的故事,也将更加精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