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慢病”危害人体健康
韩 霁

“改革开放30多年,肥胖发生率增加了30倍,二型糖尿病超过一亿人……”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日前在全国医生营养继续教育项目(NDP)2017年总结会上的一番话,让在场的许多人感到形势严峻。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一大杀手,而病的成因却与营养摄入紧密相关。

“我国现在既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与健康问题。”王陇德给大家科普,“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处于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这样的现实与“健康中国”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健康需求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基本需求,而现实情况是,很大一部分人脂肪摄入量过多,蔬菜摄入量下降,水果、豆类和奶类消费量偏低,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报告》指出,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造成这些危险因素的基础原因是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下。

如何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王陇德认为,医院应该是进行营养指导、宣教的最佳场所之一,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把医疗机构纳入慢性病防控的体系之中。让医务人员掌握重点慢性病的营养防控知识,拥有这方面技能,并且在临床岗位上开展危险因素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慢性病,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延缓疾病进程、改善生存质量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