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最“硌牙”的,则是“城中村”的小作坊企业如何集中入园?园区谁来投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创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投资入股建园区”模式,一举破解城中村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3大难题,实现一举“三”得。
这几天,日照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南门外村村民苏同义和媳妇忙着晾晒腌制的鲅鱼。这营生,老苏已经干了十几年。“马上要搬家了,以后产品通过资质认证后可以直接进超市,再也不用提篮去卖了。”老苏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水产加工示范区告诉记者,那里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区、物流周转用房、电子商务平台、检验检疫区,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在日照,依靠海州湾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量水产加工商户在岚山区聚集发展,仅在安东卫街道,就有初级加工商户500余家,加工品种30余种。
然而,这个“养活了半个城”的产业,却有着并不光鲜的外表:商户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往往将家中空地、村居周边空地甚至马路两侧作为晾晒场地,而且晾晒过程中未对海货进行覆盖遮挡。同时,环保方面也不达标。以贝类、籽乌加工户为例,年产量30至40吨的商户用大锅蒸煮,100吨及以上的家中配建小锅炉,污水均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加工后的贝壳随意倾倒。
“必须建‘民生园区’,培育壮大自己的水产品牌”——在多次调研讨论后,岚山区确定了合作化、集体化建园区的发展思路。
在多年的水产加工业发展中,当地很多村集体资产都有了一定积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乡村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翻番式增长。然而,由于缺乏投资思路和单个村集体资金难以支撑大项目发展,很多村集体资产沉睡多年。
能不能把这些闲置资金集合起来建园区?岚山区面向辖区内有渔业加工经验的32个村的村民征求意见,得到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让小钱变大钱,让死钱变活钱,彻底告别脏乱差工作环境,我们赞同!”很快,岚山区就开始按照“政府引导+村居集体入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打造现代化水产加工园区,承接因城中村改造、环保整治和产业升级搬迁转移的商户。最终,安东卫街道有12个村集体以资产资源入股,2个村集体成为债权人,最低入股额100万元。
“多个村集体联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村单打独斗所面临的发展资金少、产业规模小、发展成本高、增收平台少等现实问题,为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找到了一条好出路。”岚山区委书记来风华认为,水产初加工商户退城入园也为下一步的城中村改造提前扫清了障碍。
今年8月4日,盛安东市场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确定了水产加工园区建设投资方向。潘庄一村是12个入股村中的最大股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建也被推选为董事长。在他看来,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了坚强的党组织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成立后,按照“园区办公室协调+党支部+公司化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的服务模式,成立盛安东水产加工示范园园区发展推进办公室,与公司共同选举产生党支部,参与重要决策。“董事会成员都是各村比较有经营头脑的村党支部书记,有党组织把关和职业经理人运作,各个入股村也放心了。”孙建说。
目前,公司正以辖区各水产行业协会和股东村的重点商户为依托,积极开展园区招商,已与浙江、福建、烟台以及本地多家食品生产厂家签订了入园发展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