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小小葫芦上 “对话”千年壁画
李万祥

看过舞剧《大梦敦煌》的传奇绚丽,体验了《又见敦煌》的实景交融,敦煌壁画艺术总是让人魂牵梦系。当敦煌壁画走出莫高窟,通过一笔一刀刻画在葫芦上时,这种与千年文化对话的新载体令人眼前一亮。

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进行的马江红敦煌壁画雕刻艺术及绘画艺术作品展上,15件壁画雕刻作品和19件绘画作品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千年壁画文化。

远看五颜六色,近看精妙绝伦。在展厅里,西域历史故事中的宏伟场景和壁画色彩的绚烂多姿,不仅需要作者对每一个原始的素材进行无限遐想和自由发挥,同时还需要借助独特方式来表达多层次的感受。壁画艺术家马江红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佛教洞窟壁画,其中,克孜尔石窟的壁画对她影响最深。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七千米明屋塔格山。它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据说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至9世纪逐渐停建。如今,这里的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所幸有的窟中还存有精美壁画,是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出生在新疆的马江红要让这些濒临失传的壁画流传下去,这是她的“一念执着”。她认为,一味地临摹没有意义,每一件葫芦都应是创新的艺术作品。她把大型的壁画故事,利用版画、木雕、玉雕等不同技巧与葫芦这一载体结合起来,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使之焕发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慢工出细活,技痴必良品。马江红说,30年来,她坚持每天工作13个小时,完成一件葫芦艺术品的时间少则3年,长则5年。这些年,她不是在雕刻葫芦,就是在寻找葫芦的路上。

挑葫芦是个技术活。油葫芦雕刻上色能保持千年,水葫芦雕刻半年就开裂。这些用来雕刻壁画的葫芦原坯都是新疆特产的油葫芦,质地坚韧,表皮润厚,色泽柔和。加之精美的壁画雕刻,这些“宝葫芦”早已超越一般把玩的层面,而是独具历史的分量感和艺术的震撼感。

在葫芦不规则的流线型形体和凹凸的弧面上行笔走刀,这绝非易事。同时,这对形象的布局和塑造也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要使所有形象不因曲面而让人感觉变形,要把平面展开的壁画自然完整地再现于葫芦上,这无疑是个艰难的挑战。

把千年壁画刻画在葫芦上并成系列地呈现,马江红做到了。她也因此被誉为“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展品中的代表作《梵韵》,创作历时5年,之前曾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张之铸参观后说,作品将中国的壁画艺术和中国传统佛教故事反映到葫芦上,将葫芦雕刻艺术推向了新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