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得安闲好读书
魏永刚

读书是现代人都熟悉的行为方式。如果不局限于文字介质,把所有文字阅读都归纳为读书,那么,我们每天都在阅读,而且阅读量巨大。读书是掌握知识的必经之途,学生必须要在学校里读很多书,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学生的阅读是在老师和课本的明确指引下完成的,但一个人走出学校到了社会上,他的阅读就很难再有这种明确指导了。

阅读,终究要靠自己完成,是一种私人行为。作为个体行为的阅读,是需要精心,甚至凝心静气的。其实,最令人向往的读书境界是“安闲”二字,要安闲地读书,还要在阅读中体会到精神的安闲。这便是“难得安闲好读书”。

读书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改变,所谓“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如果抱着“改变”的目的去读书,未免太功利了,所有功利的读书都很累。我们不能简单地反对所有功利的阅读。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对于某一个阶段为了某一个具体目的寻找文献式的阅读来说,这种枯燥而集中的阅读,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可以说,这种阅读再累也值得。这里所说的是“安闲”读书,这种阅读应该是没有功利的,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其前提条件是拥有闲适的时间。说到闲适时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最稀缺”的资源。但是,只要我们能抱有一颗闲适的心,时间总是有的。所以,安闲读书首先需要有一颗能够安闲下来的心。

安闲才好读书,读书能获得安闲。这是一对分不开的感受。安闲是一种舒适的心情。当我们拥有一段安闲的时间,放松了心情,随心所欲地阅读时,我们到书中寻找的不是山水,也不是技能,其实就是在感受一种思想和情怀。看到了那样的思想情怀,就找到了思想的归宿,当然也能够获得一种安闲的归宿感。一位爱读书的朋友谈到读书,说了这样一番话:闲适的阅读正如体育锻炼,抑或散步聊天打麻将,它是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的。这种阅读让思想游弋在遥远的地方,跨越时空,漫过现实,仿佛一个游泳水平高的人跳进了大海里,那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宽阔和无穷无尽的探索。能感受到这样的阅读,思想和情感上的感受便是“安闲”!

但是,阅读需要引导。各种排行榜和图书推介都是引导阅读的有效方式。什么书在社会上可以流行开来,大家喜欢读什么书或不喜欢读什么书,是社会情感的晴雨表。大众的阅读取向多少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判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排行榜和书评等图书推介形式,是社会舆论的刻度计,也是社会阅读的指针,它发挥着一定价值导向功能。作为个体阅读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推介形式来矫正自己,也了解别人。很多时候,排行榜和书评等推介形式也是对我们个体阅读内容的拓展。发现一本好书,看到一本自己喜欢而过去不知道的书,心中生出的往往是“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图书需要推介,好书更要用心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