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拿高分
牛 瑾

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新一代国之重器“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成功下水,投入使用后将为疏浚业再添羽翼;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进入11月,我国自主创新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再加上之前国产大飞机首飞、“复兴号”350公里时速回归、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这一系列重大成果让世界惊呼“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在向东方转移”。

自主创新是“从0到1”的跃升,重大的自主创新往往会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让一个国家先人一步建立相关技术体系,而体系一旦形成,其他国家则很难超越,由此产生的技术红利更将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正是因为有了自主创新的接连突破,我国才摆脱了“跟跑”的尴尬,撕掉了“模仿”的标签,以更加独立自主的姿态在世界科技竞争中谋取优势。而要想建设科技强国,仍然需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门功课上拿到高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在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具体来说,就是“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要不断优化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布局,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要把握好世界科技前沿,特别是技术革命的最新趋势,在一些尚未形成热点的领域做好前瞻布局,通过变革创新抓住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要善于挖掘青年研究人员的潜能,拓宽其成长路径,助其脱颖而出。

加强基础研究、做好前瞻布局,关键在“松绑”与“鼓励”。所谓“松绑”,就是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人才选用标准,为科研人员减压。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具体情况很难单纯以时间刻度来考量。支持科研,就要尊重科研的这种规律,不以论文为唯一标准、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强加干涉、不以刻板制度硬性约束,采取更加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所谓“鼓励”,就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营造允许试错的社会氛围。回顾我国一些重大原创成果,往往都是几代科学家用几十年奋斗得来的,陪伴他们的是无数次的重新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持续的经费支持,必须鼓励其大胆探索、勇于试错,唯有如此,才能推动科研取得突破。

无论“松绑”还是“鼓励”,都是要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环境。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也要发扬科学精神,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心无旁骛,保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初心。以人工智能为例,如今处于风口的人工智能也曾陷入发展低谷,但因为有科研的坚守、创新资源的储备,才等来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突破,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当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只是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情,企业也必须有所作为。尤其是我国科技正处于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企业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效果,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胆魄,将技术红利更大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