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向实体 经济聚力发力
杜飞轮 杜秦川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一论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源于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深刻认识和重大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抓上去。

深化供给侧改革 激活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专门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那么,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激活实体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要着力疏通结构梗阻,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充分释放有效供给,着力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一是进一步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现市场出清。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淘汰一批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创造条件支持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效益、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二是推动互联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能源等资源要素的价格改革,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完善金融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此,要综合考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有效性,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一是积极打造源头活水,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资金更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二是加快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加快发展各种自担风险的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村镇银行等金融主体,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转移。三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拓展实体企业融资空间。

加强财税力度 支持实体经济

要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要激励企业自身内部降本增效。一是大力推进清费正税改革,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全面落实服务业“营改增”,提高直接税比重,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二是加大财税信贷等优惠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支持实体企业特定生产制造与研发活动,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组织和新流程等,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实业投资回报。

扩大有效需求 对接实体经济

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倒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一是积极增加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立足长远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提升。二是在加快传统消费扩容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热点和亮点,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改善消费环境,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业态、更加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在结构升级中释放增长潜力。三是在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设备等领域新的出口增长点,推动服务贸易业态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融合发展,拓展出口增长空间。

优化发展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

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保障实体企业在公平公正环境中赢得国际竞争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加快垄断性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法治化的市场体系,打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合理流动的通道。三是围绕政务、市场、开放、设施、社会和法治环境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责权明确的市场监管机制,强化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激励企业家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企业做强新制造、发展新服务、创造新供给。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