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巴林右旗召开高标准农田“投建管服一体化”(PPP模式)现场会,观摩并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京蓝模式”。
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等问题,2016年9月份,经内蒙古国土厅批准,京蓝沐禾节水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巴林右旗开展高标准农田“投建管服一体化”项目试点。通过配套建设智慧农业云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等五大系统工程,推行“农业管家”服务模式,项目区内不仅实现了农业精准灌溉,农业资源配置也得到了明显优化。
数据显示,随着当地高标准农田“投建管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农牧民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节约用水50%以上、节省化肥30%以上,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减少了土地面源污染。
巴林右旗旗长浩毕斯嘎拉图表示,项目成功探索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利用“政府+公司+农户”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农牧民、企业三赢。
沐禾节水是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龙头企业,也是行业内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国家实施的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中,沐禾节水承担了300多万亩膜下滴灌建设任务。
“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它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至田间,再经过毛管上的滴头、孔口等灌水器,将水均匀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此举不仅节水、节肥,还能节省人工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表示。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滴灌设备和系统建设滞后一直是节水灌溉实施的短板。
“沐禾节水正是在国家决定采取综合措施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实施水权水价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沐禾节水董事长、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副会长乌力吉说,伴随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公司迅速壮大,已成为智能节水灌溉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目前拥有6个节水灌溉产品生产基地、9个子公司、18个区域分公司,主要生产喷灌、滴灌、输水管网、易回收专用农膜等系列产品,每年可满足300万亩节水工程的需求。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沐禾节水建立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先后加入工作站,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和优质高效节水灌溉两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公司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建立国际技术合作,与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节水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生态节水灌溉要突破技术瓶颈,一定要从产学研联合转化方面寻找突破口。”乌力吉说,多年来沐禾节水联合专家共同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设施和材料研究及农田信息、灌溉系统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推广,并围绕节水灌溉建起5大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超过2万亩。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技术推广,目前多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创新性核心技术和应用集成模式已经形成。
2016年7月份,沐禾节水与河北省威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第一个PPP示范项目。该项目为财政部和河北省首个高效节水灌溉和水权改革试点项目,投资总额为6.52亿元。专家认为,项目建成后将对沐禾节水商业模式的复制产生示范效应,并将有效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环保和智慧生态等行业的发展。
乌力吉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节水事业,陆续推出“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和“南方节水减排”4大节水行动。“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PPP项目纳入财政部示范项目,此举意味着政策层面推广节水灌溉PPP已成为大趋势。未来,沐禾节水将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信息化农业运维系统,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并以“生态节水、创新科技”理念助推农业节水灌溉打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