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叶刀》聚焦中国交通医学创伤救治体系——
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近日刊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中国交通和公共卫生发展现状的综述文章。这是继2015年《柳叶刀》刊载中国交通医学文章之后,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中国交通发展与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研究表明,中国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多为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严重创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该综述指出,随着机动交通工具使用量增加,应急及创伤救治系统的不完备导致事故致伤风险进一步提高,亟须建立完善的交通伤和创伤紧急救治系统。

2005年10月,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成立。该中心主任姜保国提出,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制定严重创伤救治规范,自主研发信息联动系统。他率先提出在综合医院建立创伤救治团队替代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先后救治创伤患者7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交通严重创伤救治现状和流程,使创伤平均救治时间缩短了50%、严重创伤救治院内平均死亡率下降了40%。

2016年1月,北大人民医院启用“严重创伤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3个环节:一是院前环节,120评估病情后,先把信息传到医院紧急沟通是否能够救治;二是急诊环节,北大人民医院有一支严重创伤救治团队,他们根据病情急诊评估,启动团队里的相关科室专家,严阵以待;三是综合救治环节,各专业科室一起评估病情,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确定各科治疗顺序。

2016年1月21日凌晨2点,一条信息出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团队微信平台:“患者双侧多根肋骨骨折、右侧肩胛骨骨折、双肺胸腔积液、纵膈气肿……损伤严重度评分……”医院马上启动严重创伤急救机制,相关科室立即进入“备战”状态。急诊室里灯火通明,集结了来自多个科室的专家。如此庞大的专家团队只为一件事——救活面前这位通过999救援专机送来的危重伤患者夏某。

拿着患者的胸片,专家们不禁倒吸一口气。本应对称排列的两侧12根肋骨中,左侧9根、右侧8根均在暴力作用下全部向内弯曲折断,断开的肋骨又刺向肺部……

经过对患者全面评估,结合胸部CT,专家发现,其第5胸椎爆裂骨折,极有可能因微小外力就造成脊髓损伤,引发高位截瘫。由此,他们马上调整常规救治方案,同期完成了多种高难度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接连闯过感染关、出血关、电解质紊乱关……慢慢有了自主呼吸,最后成功脱离呼吸机。

2016年2月5日,患者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康复治疗。患者家属感激地说:“我妹妹捡回了一条命!”

姜保国说,区域性创伤急救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二三”。一个区域,即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区域性严重创伤急救体系,规范严重创伤救治流程;两个链接,即强化院前院内信息交接,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三个团队,即院前急救团队、急诊急救团队、专科救治团队。

据悉,该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已被教育部推广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并授权成立“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全国百余家大型医院启动了“安全中国,百县工程”,该工程在以全国超过100个县域为主的城市建立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