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从东至西,由北往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大,不仅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难题,更着力完善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全村都能脱贫。”对于5年来的变化,福建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村委会主任吴清河深有感触。吴清河说,云霄县是漳州市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吴清河所在的棪树村是当地远近出名的枇杷村。当地村民很早就想利用枇杷园发展乡村旅游,但苦于缺乏资金。
村民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云霄县农信社和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一起带来了好消息。农信社运用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资金,累计向棪树村5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3万元,为枇杷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15万元,支持棪树村枇杷观光产业园建设。今年春节期间,来枇杷观光园的游客突破12万人次,农副产品一售而空,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中国人民银行漳州中心支行行长林宏山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还先后开展了金融扶贫惠农工程、扶贫开发金融服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等工作。
棪树村的变化,是5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动力,不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使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益的不只是棪树村,汶川文锦羌绣有限公司是四川省汶川县一家生产羌绣的企业。在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中心支行的引导下,金融机构累计向公司投放贷款1900万元,为公司扩大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总经理颜凤辉说,“目前,公司直接带动汶川县银杏乡近千名绣娘从事羌绣工作,间接带动周边农牧民近万人居家灵活就业,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实现年人均增收4126元”。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周晓强介绍,近年来,成都分行综合运用MPA、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和调控措施引导全省信贷合理增长,通过创设“科票通”“小微票据通”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金定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累计办理央行“科票通”再贴现72.91亿元,发放支小再贷款55亿元。
但目前部分企业获取贷款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尤其应让更多小微企业受益,关键要打通贷款环节“梗阻”。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从“简”“便”入手,推出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手续明显精简,贷款覆盖率稳步提高。
林草仙药业公司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家医药销售企业,因为药品的特殊性,配送前需提前向药品批发厂家预订和购买医院的日常药品,形成的应收账款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指导农商行为企业量身定制“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不仅活化了应收账款,更搞活了企业,目前企业销售利润在9%左右。
为打通农村资金通路,进一步解决农户支付结算难题,5年来,金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银杏乡文坪村,有一家董英福小超市,门脸儿虽然不大,但里头却和普通小店“大不同”,这是一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这个服务站从最初的小额取现、余额查询,到目前具有代理转账、现金汇款、代理缴费、钞币兑换等功能,可以说,是把银行开到了农民家门口。现在,这样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在当地遍地开花,金融服务已延伸到农村的“末梢神经”。
新形势下,发挥金融力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仍然是农村金融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