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庆祝党的十九大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实走好振兴发展路
——辽宁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
本报记者 佘 颖

10月19日,辽宁代表团集体讨论十九大报告,并向中外记者开放,“投资能不能过山海关”成为了代表们讨论的热点。

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坦承,辽宁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固然与体制机制、经济结构、营商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后的综合反映和具体折射。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好的营商环境,项目进不来,人才留不住。”李希代表说。因此,辽宁近年来坚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突破之举,用实际行动来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2016年12月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东北地区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同时,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辽宁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表示,改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强化为企业服务,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近几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辽宁已累计调整、取消行政职权2146项;认真落实各种减税降费政策,今年预计可减少企业税费1200多亿元。

“2017年是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党的十九大代表、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改善营商环境,首先是观念要改变、要创新。“要亲近企业,全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同时要保持单纯的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感觉在沈阳生产经营‘很简单’。”易炼红代表说。

“各种迹象表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李希代表说,辽宁正在振兴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坚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