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市包河区: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品质百强城区
学生们参观中科大量子通信实验室
德国青少年感受大圩葡萄
安凯客车出口缅甸,开启“一带一路”新航程
滨湖世纪社区“两应”党建创成全国品牌
居民在罍街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近日,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合肥市包河区以安徽省最高排名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8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0位、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第11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65位。

从合肥市郊区到安徽“第一城区”,再到蝉联四个全国“百强城区”,合肥市包河区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能惊艳四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包河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立足“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最大优势,以“五大平台”建设和“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贯彻省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基层党建的主抓手,开创了“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建设的崭新局面,成为过去五年合肥“变大变美变强”的最精彩缩影和生动注脚。

“五大平台”激发创新驱动新动能

中科大、合工大以及全国仅有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多所科研院所汇集于此,合肥市包河区,从来不缺乏创新的因子。

2016年11月底,安徽省、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相继出台。“五大发展”如何见行动?包河区通过搭建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开启了包河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序幕。

“五大平台”中,创新平台是动力,政策平台为支撑,通过做强做优“产业平台”、“金融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16.8公里的黄金湖岸线不仅引来行行白鹭,也迎来了一批“科学巨人”。

“五大平台”的核心在于创新,包河区积极抢抓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机遇,高标准编制区科创重点项目库,启动实施区科创廊道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发展新引擎。

有了新引擎,更需要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两大金字招牌,包河区打好科技创新、创意文化、环湖生态“组合拳”,举全区之力推进两大基地核心区——滨湖卓越城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标杆、合肥未来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空间。

品质源于创新。包河区坚持走“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罍街AS1980、创客云谷等60多个“双创”基地承载梦想扬帆远航,微软、软通动力、甲骨文等优质科创企业和创客机构纷至沓来、竞相入驻,滨湖卓越城、金融小镇等加快建设,合工大智能研究院、合肥能源研究院抢滩登陆,形成了创新创业共生共存、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得益于此,2017年包河区在全国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排名中首次挺进十强,位居全国第10位,在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榜单中排名再进两位,上升至第11位。

生态立区书写城湖共生新画卷

清晨,淝河生态公园,处处枝繁叶茂、绿色满眼,像一座天然氧吧,早起的人们在这里惬意地锻炼。不远处的动车疾驰而过,公园犹如一条“会呼吸的绿飘带”,呈现在旅客的眼前。绿色,已成为弥漫包河区的主色调。

作为合肥市唯一临湖城区、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主阵地,五年来,包河区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围绕“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路子。

包河区坚持把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做活水文章,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淘汰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另一方面做活绿文章,高标准推进绿化大会战、森林增长、公园提升、水岸绿廊、“两型”社区绿化等工程。

“面朝大湖,春暖花开”。如今,在环巢湖最美的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上,包河区成功打造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三颗“绿色明珠”,大湖生态、湿地森林、四季花海、特色小镇等景观次第展开,先后摘得大圩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六大“国字号”生态品牌,成为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方兴公园等“城市绿肺”成为市民最爱去的地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包河区聚力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2017年3月起,包河区拉开“城市管理提升”的大幕,把城市建设做靓做美、做精做细,努力写好“提质、提速、提品、提效”的大文章,着力打造时尚都市与生态田园交相辉映的宜居城市。

未来的包河打造“最美、最宜居、最现代化”城区,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品质”是对其高度的凝练和概括。一个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斑斓画卷在巢湖北岸徐徐铺开。

共享发展让居民幸福更有质感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幸福。合肥市包河区的这一份格外甜。

在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合肥市包河区再次以耀眼的排名蝉联四个“全国百强区”。

在区域实力增强的同时,包河人的生活也是幸福感十足。

民生,是社会最大的基石。筑牢民生之基,是百姓最大的福祉。包河区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2013年以来,实施民生工程149项、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解决了一大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把环境最好的地方用于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在包河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成功引进上海世界外国语、协和双语两所全国一流国际学校,2016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数占全市城区一半以上,包河正由“全省教育强区”嬗变为“全国一流教育名区”。包河的民生事业从曾经的“短板”发展成为“加长板”、“特色板”。

金秋十月,走进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景色如画,游人如织,让人耳目一新。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慕名来到这里参观,称赞其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一边是中国美丽的湖区都市田园,一边是现代化的滨湖新区。包河区通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对辖区所在的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生态农业区域进行保护提升,成为森林茂密、瓜果飘香的都市田园,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截至2016年,包河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82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23423元,高于安徽省乃至全国水平,百姓从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