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庆幸,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福之人。
2003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柳工工作。最初,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什么都涉猎,什么也不专精。直到2010年,公司为了攻克液力变矩器技术难题,与吉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时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装载机院院长兼项目技术负责人初长祥找到了我。当时初总只问了我两句话。第一句是“你是否愿意学变矩器”,我说“愿意”。第二句是“从零起步敢不敢”,我说“敢”。就这样,我成了公司第一名被送到国内知名高校深造的员工。2015年6月份,我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在液力变矩器学习初期,经历了多少困难我自己都数不清。在设计第一款绿色2号液力变矩器时,我一度特别自信,毕竟自己已经学习了那么久,理论知识还算扎实。可新变矩器设计出来一测试,我就傻眼了,和预期数据相差太大了。面对同事们的质疑,我难过地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甚至想到过放弃。
经过无数次试验后,我发现液力变矩器远远不能局限于设计,还需要有精密铸造、加工、试验条件等多个关键环节来支撑。我逐一解决了从研发到制造的一道道难关,总结出柳工独有的液力变矩器研发规范。经过近2年的潜心钻研,液力变矩器终于从“幕后”走上了“前台”。
如今在柳工,人们一谈起液力变矩器就会想起我,一谈起我又马上会联想起液力变矩器,这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本报记者 童 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