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隆化肉牛为何“牛”
本报记者 乔金亮

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里,音乐悠扬,一头头肉牛在悠闲踱步。“我们的牛都是喝着山泉水、吃着含中草药的草、听着轻音乐长大的。”河北北戎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胡新杰让人们猜,“这样的牛肉得值多少钱?”“最好的部位1公斤最高能卖600元。”他自豪地给出了答案。“别看价格高,在北京市场上有多少销多少。”

公司所在的河北隆化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百姓有养牛的传统。高级畜牧师、肉牛养殖专家于海川在隆化县农牧局干了30年。“上世纪70年代末,全县不过万把头牛,一个村子有二三十头牛就算了不得了。如今,全县肉牛饲养量超过50万头,年产值超过16亿元。去年,农民人均养牛纯收入41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辐射带动13.5万人增收致富。”

隆化肉牛养殖产业之所以这么“牛”,主要得益于近年的持续发力。2008年,隆化肉牛养殖产业出现波动。“市场倒逼行业向标准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面对新形势,从2012年起,隆化探索推广了“母牛入社、犊牛回收、配套服务、档案追踪”的合作社运营模式。为解决企业建规模牛场的资金困难,县里成立农业政策性担保中心,为养殖大户发放贴息贷款。

该县结合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肉牛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推动浅山区肉牛育肥产业带建设,全县创建百头以上规模牛场520个,省部级示范场8个。在此基础上,树立大户引领的理念,每个乡镇都培育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局面。目前,全县规模养牛户达1.7万户,已发展万头牛乡镇17个、千头牛村150个,规模化养殖基本成型。

“大多数时候顺风顺水,可也摔过跟头。不过回头看,从科技养牛、产业化养牛到规模养牛、生态养牛,最为关键的几步我们都走对了。”于海川感言,隆化对肉牛养殖产业都像对待牛犊子一样,一路扶持,百般呵护。几年来,在扶持肉牛养殖方面,隆化县不遗余力。《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举措先后出台。为加大投入力度,近两年隆化每年整合投入资金上亿元,用于防疫防病、母牛繁育、培育龙头、圈舍建设和贷款贴息。

“下一步,隆化肉牛养殖产业将发力向生态绿色转型。”隆化县县长李东说,按照“牧场—有机肥—绿色种植”的经营模式,全县涌现出一批生态养殖企业,牧场用牛粪作原料生产有机肥,再用于种植基地开展绿色种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