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
笔尖钢用上“中国造”

今年年初,笔尖钢正式投放市场,中国笔开始用上“中国钢”。作为一名太钢人,我为之自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制笔用不锈钢材料长期依赖进口,每年以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小小笔尖钢,难倒了中国钢铁业?一时引发全国上下议论。

业内都知道,笔尖钢的研发难度很大。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笔尖钢质量,而国外厂商对配比技术一直保密。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自己摸索,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作为太钢笔尖钢课题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

经过5年近百次的试验,我们先后在材料的易切削性、性能稳定性、耐锈蚀性等7大类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掌握了贵重金属合金均匀化、夹杂物无害化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克了笔尖钢的技术难关。

2016年9月,太钢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切削性好的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材料。经过严格测试,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实现了不同角度下的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断线,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

我从事科研工作已20多年了,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各方面对于创新发展高度重视。2017年5月份,我还得到了公司10万元奖励,这是对创新的肯定,是奖励,更是鞭策。接下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到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坚持创新、打造精品。 (本报记者 周 雷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