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10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雄安新区:谋定而动 蓄势待发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李盛丹歌 雷汉发

对所有雄安人来说,9月9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上午,雄安新区第一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在容城县马庄村村委会签署。当天下午,随着新区建设“第一桩”深深扎入泥土,雄安新区全面建设拉开帷幕!

2017年4月1日,囊括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的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新区规划范围共涉及29个乡镇557个村125万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未来,雄安新区将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其发展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如今,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区建设大幕已启。这片沃土,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构成京津冀腾飞的双翼!

管控+修复,打造绿色宜居新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新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指出把首都的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2015年2月10日,提出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新城问题;2015年6月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中。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距北京新机场仅约55公里。交通紧密相连,生态良好、开发度低、发展空间充裕,被视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地。

今年4月1日,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进驻雄安。为把新区建设这件“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做好,邀请30多位顶尖专家、46个规划编制团队、10个工作营、近300位专家和技术人员集中办公,坚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目前,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尚未出炉,但雄安新区建设者已然心中有数——新区绝不搞土地财政!管住房价、地价,是新区建设的基石。

被任命为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之前,刘宝玲已经为筹备新区忙碌了一年,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按中央要求做好管控。从2016年6月起,新区规划区域内,逐步实行房屋等不动产、规划、土地、项目、户籍的冻结。从“能停尽量停”“原则上冻结”,到“不增加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堪称史上最严格。

如今,雄安新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清晰: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政府不再以“卖”地为主,房地产商根据规划进行开发。住房租售并举,其中公租房是大头。初步设想,新区将实行积分制,来新区工作的人租房居住,积分多了可以买房。房产出售时,政府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

管控之外,是修复。新区定位中,把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排在首位。刘宝玲说,“雄安新区因‘淀’而生,决不能因城废淀,一定要把白洋淀保护好。我们要赶一场环保‘大考’”。

截至目前,新区已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000多家,拘留环境污染涉案人员200多名。在推进“洗脸”工程,运用市场化手段使所有农村垃圾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开展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除旧布新,打造新经济高地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既是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也是极具挑战的历史大考。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机遇难得,但创制伊始,最需要的是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新区党工委的“第一把火”烧在了“三项行动”上:集中开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清零,以此凝聚人心,提升信心,打牢基础。

“清理遗留问题是‘总攻前的排雷’,有一颗排不掉,就会殃及自身。”河北安新县委书记杨宝昌告诉记者,每个县级领导带一个工作组进村入户。目前,雄安3县每个村庄都有驻村工作组,上千名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为群众排忧解难。“三项行动”时间过半,新区3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转化率达到66.5%;化解宅基、土地、经济纠纷等各类问题2532件。

体制机制改革是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在机构设置、人才引进、人事管理、行政审批方面,一直在创新。雄安新区设置“一办一部五局”,党工委、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除管理层外全部实行聘任制。着力运用市场思维和手段,解决规划、资金、人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多面手’。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国有民营企业员工,或是应届毕业生、社会自然人甚至农民,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都可以来。”刘宝玲说,新区参照北京或高于北京的水平以岗选人,按劳取酬、优绩优酬。此外,还加大金融、土地、财政、投资、住房、人才、户籍等领域的政策研究,确保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低于北京。

雄安新区将以发展新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擎,以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成为辐射周边、引领河北的创新发展高地。日前,光启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河北,签约雄安新区。

技能提升,让“农民”变“市民”

新区成立后,白洋淀旅游业愈发火爆。“今年来的游客数量比去年要翻两番!”安新县端村镇大淀头村党支部书记赵爱乐说,他对渔民到市民的转变充满期待。

但渔民、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谈何容易?以前,雄安3县虽经济活跃,但百姓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如何做好雄安3县125万“原住民”的转变,适应新区“高大上”的产业发展,是搞好新区建设的一道坎儿。“几个月以来,我们归根到底做的是群众工作。”刘宝玲说。

新区建设需要征地拆迁,以往对群众的补偿多是一次性给付、“一把拍清”。这种“安置”,给了钱、给了房,却缺乏“授之以渔”的长远考虑。“这根本上还是理念上的问题。”刘宝玲说,如果政府想办法让老百姓沾光,让老百姓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就不会再有“后遗症”。

这种思路已经取得实效。以前,新区每天都能接到几十起上访。9月以来,降到一天只有4起。上访群众留下材料和电话“挂个号”就回家。不等到家,信访记录就由县里转到乡里,驻村干部就到家里等着解决问题了。

雄安新区设立,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管控后,建筑业停工、“散乱污”企业关停,正是搞培训的好时候。新区实施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双万工程”,组织京津冀49家职业技工院校在新区招生;协调75家央企和省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组织本地建筑施工队伍到外地承揽工程;政府组织群众转移就业2700人。

目标已然明确,雄安新区已经起航:2020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一个新城的雏形将初步显现;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将显露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