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游园等旅游文化活动,为新中国68岁生日献上真挚深情的祝福。
上海:
展示非遗技艺魅力
连日来,上海市迎来众多游客。10月2日,豫园景区处处人头攒动、游客摩肩接踵,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品美食、逛园林、欣赏传统文化,游客时时处处都在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在过去的一个月,豫园景区内刚刚举办过“2017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系列活动——豫园中国日(节)豫园非遗技艺暨中秋文化展”,一系列非遗技艺让世人惊艳。现在,假期里来游园的游客仍然能观赏诸多非遗技艺。记者了解到,上海老饭店,正对外展示八宝鸭拆骨头技艺、冬瓜雕刻等两个国家级非遗技艺;南翔馒头制作技艺、五香豆制作技艺、永青假发制作技艺等上海市、区级的多个非遗产项目,也都在豫园景区内展示。记者注意到,在著名的南翔馒头店门口,游客已排起长龙等待购买。
在品味美食、欣赏传统技艺之外,豫园本身也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历经多次维护扩充之后,新旧诸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来自山东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来过上海多次,每次必定到豫园景区来逛逛,因为这里既有传统美食,也有传统技艺,不论是老庙黄金的工艺,还是华宝楼里的文玩,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广东东莞:
“花海”景美人更美
为迎接国庆、中秋双节,全国闻名的荷花名镇广东东莞市桥头镇缤纷四季花海园区开园迎客。10月2日清早,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便纷纷入园赏花。
走进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充满异国情调的薰衣草,满眼紫灿灿,令人心旷神怡。紧挨着薰衣草地,还有七彩的格桑花、盛开的百日草,花海中还设置了木栈道、秋千椅、钢琴等设施。游客们一边兴致勃勃地赏花,一边在浪漫花海中拍照留念。
“听说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愉快的假期,国庆、中秋期间东莞市组织了近百项群众公益活动。带孩子来游园,用这种形式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既有意义又轻松自在。”家住东莞的王女士说。
“祖国越来越富强、越来越美丽了!从这几年珠三角各地自驾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多就可见一斑。”带着女朋友从惠州市前来桥头镇赏花游园的罗先生告诉记者,“不仅东莞,在佛山、广州、惠州等地都有类似漂亮的花海可供人们长假游玩。我真心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感到庆幸!”
陕西西安:
奏响历史与绿色的乐章
10月2日上午,尽管秋雨连绵,但刚刚开放的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一期)·七夕公园里,摩肩接踵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七夕公园位于历史上著名的汉代昆明池遗址,是西安市延续历史文脉、修复生态水系的重点水生态工程项目。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此开凿了“古代中国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水域面积约16.6平方公里。
走进昆明池七夕公园,汉武群雕威仪肃穆,七夕湖水波光涟涟;707亩的水域面积,近千亩的绿地,令八方游客心旷神怡。西安市民张俊瑛告诉记者,她在昆明池附近生活了50多年,从小听着昆明池的传说长大,希望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越多越好。来自河南的自驾游游客李伟东说,置身昆明池遗址,遥想2000多年前的汉代风云,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据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七夕公园将举行一系列文化庆典活动,其中包括“名家对话昆明池电视访谈”、“相遇昆明池”音乐之城交响乐文化表演周、昆明池“七夕之夜”音乐节等。
安徽黄山:
千年古镇尽显文化活力
国庆期间,黄山市屯溪黎阳老街正上演一场穿越千年的庙会——黎阳庙会暨第五届黎阳文化艺术节活动。傩舞、抬汪公、游太阳、黎阳仗鼓等旧时民俗在这里一一“复活”,砚雕、版画等众多非遗项目也在古街亮相,民间艺人、非遗民俗、音乐现场“激活”了千年古镇。
10月1日上午10点,庙会正式开集。黎阳老街景区内十几个市集展位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这里汇集了非遗手作、文创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等诸多项目,吸引了游客纷纷驻足并参与体验,感受传统非遗手工艺的奇妙和指尖手作创意的美妙。
据介绍,黎阳文化艺术节是黄山黎阳文化旅游区年度传统主题活动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黎阳文化艺术节将全面复兴黎阳庙会,假日里一批非遗技艺工匠和文创手作人入驻景区市集,现场进行非遗手作项目与文创产品的展示教学与互动,重现徽州传统制作工艺。
10月1日下午,徽州传统民俗活动——游太阳、徽州傩舞在黎阳老街内热闹上演,来往游客和市民纷纷拍照留念;10月2日下午,黎阳庙会举行了抬汪公、黎阳仗鼓等经典民俗表演项目;10月2日至10月5日,黎阳in巷古戏台、石家大院内将上演经典话剧剧目;10月3日至10月4日,黎阳古戏台夜晚将化身为时尚音乐舞台;精彩纷呈的文创手作市集将贯穿整个黎阳庙会活动,广大游客将在黎阳in巷度过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感受古镇的新生魅力。
湖南芷江:
红色旅游激发爱国热情
10月2日上午9点,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一楼影视厅,芷江抗战老兵刘道明正在为游客介绍芷江受降经过。“从昨天至今,我已经接待了几十拨游客,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我心里高兴。很多游客都是从外地来的,我要把这段精彩的历史说给他们听。”
1945年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在芷江交出百万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并签字接受关于日本投降详细命令备忘录。芷江也从此以“胜利之城”而闻名中外。
如今的芷江已成为抗战文化展示中心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在2015年提质改造后,收藏着3000多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和资料,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1件。二楼展厅里,游客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聚精会神地看着每一件文物、文献并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下这一个个“精彩瞬间”。“纪念馆提质改造后,为游客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为湖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景点。”馆长吴建宏说。
“走进展览,就是走进了汲取民族复兴力量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很骄傲和自豪!”北京游客王文辉一家四口不远千里来到芷江参观,看到激动处,王文辉不禁伸出大拇指点赞。
(文/本报记者 李治国 郑 杨 张 毅 白海星 刘 麟 通讯员 龚卫国 方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