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作了全面梳理、重点关注。要用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文件出台的深意。虽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领域的一些老问题就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无论从发文机关还是文件名称来看,这个文件的分量都相当重。读过文件后,很多人发现,《意见》所涉及内容大多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老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之前反复强调的办法。比如,在学前教育阶段,《意见》提出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多种形式办园,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等内容,都不是首次提出。《意见》对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作了全面梳理、重点关注。
为什么在此时此刻,中办、国办要出台这样一个高规格文件?答案可能需要用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去寻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13亿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5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见,教育问题时刻为习近平总书记所牵挂。毕竟,教育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恰恰是百姓抱怨最多的领域之一,有的地方孩子上不起公立幼儿园、买不起学区房上不了好学校、跑课外培训班又贵又折腾、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残疾孩子没有足够的特殊学校能够接纳、一些老师收入低工作累责任大,大师之问言犹在耳,至今无解。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蓝图即将绘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领域的这些老问题就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所以,《意见》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是,教育改革已经到了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的阶段。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用打硬仗的精神,推动之前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实实在在落地,并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高度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