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声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防风险需打破刚性兑付

打破刚性兑付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暴露风险才能够看出不同信用主体的价格,在不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好坏企业之间没有风险的差价、无法区分,就不可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无法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序打破刚性兑付,要从完善法律,明确风险责任做起,监管部门要有揭示风险、化解风险的责任担当。应该用典型案例区分责任与风险担当,用案例对全社会开展风险和信用的教育。如果不打破刚性兑付,不真正实现风险定价,那就只有财政、没有金融。

王兆星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着力防范“黑天鹅”和“灰犀牛”

如果金融机构处于不健康、不安全的状态,就很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把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要科学防范,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着力防范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着力构筑金融的安全防线。随着金融业发展与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体系的复杂度、开放度越来越高,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键是让金融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刘国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金融不能给僵尸企业“打点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善于做加法,也要勇于做减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是来者不拒,否则就成为帮助落后产能脱困的借口,甚至成为给僵尸企业“打点滴”的手段。金融服务的对象必须是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比如对僵尸企业必须减下来,对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减下来,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这样才能腾出资源服务于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实体经济,才能培育出新的结构、新的动力。

(以上由本报记者钱箐旎整理自近日举行的2017年第六届金融街论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