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宁之道
本报记者 管 斌
劳动归来的白春兰。 王 猛摄
红山湖美丽景色。
管 斌摄
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一个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的地方
一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挂帅对口帮扶的地方—宁夏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走出一条金光大道:
义务朗读者王国玺。 管 斌摄
沙湖风景。 张治军摄
绿染黄河的沙坡头景色。 管 斌摄
西吉县的龙王坝村景。 管 斌摄

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历史因之青睐,世界为之瞩目。丁酉初夏,赴宁采风,观边塞之明珠,赏华夏之盛景。山清水秀,天清气朗,偕路驰骋,与道翱翔,脱贫致富,宁心安常。乾坤有意开图画,日月无私合道光,天下不敢小宁夏,古今从来大安邦。九日考察,塞上如何?天德而出宁奉行者也!

——题记

偏远,荒凉,落后,

黄土,沙漠,干旱……

这些词汇如枝叶,摇曳出心中的宁夏。

随着飞机的降落,长长大河,方方稻田,苗色水光入眼来。闪现的是诗句,颠覆的是想象。

《经济日报》记者的塞上行,被宁夏安宁的壮丽画卷所震撼,对,震撼,心灵的震撼,对宁夏最深切的感受正是震撼!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这是2016年7月19日下午,在银川市郊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伟大号召。这响亮的声音,回荡在宁夏,回荡在神州,回荡在天地间!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宁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宁之道。记者在走近着宁夏之宁,在联想着华夏之安,在探寻着安宁之道。

均衡之道是安宁的要道!

失衡,催生社会的地震,

失衡,易燃世界的焦灼,

失衡,惊动天地的纲常。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佩奇就向人们惊呼:“失去了平衡就意味着大难临头!”

时代的命题里,高分的战略答卷,璀璨着惠及当代、彪炳千秋的光芒——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1996年,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构想,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战略部署。这其中,福建对口宁夏,帮扶主战场,正是西海固。

西海固曾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成为“中国最贫困地区”的代名词。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身临其境,一声长叹。

“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30多年前,来此的联合国专家摇头叹息。

这里的缺水碎人心!

政府送水的车经过,老远就嗅到水味的牛,狂叫一声挣脱缰绳,疯了似的穷追水车。声音嘶哑的几只麻雀,正在空中“叽喳”着“渴死了渴死了”,忽见水桶盖打开,极速扎进,被水呛死。

诗人悲叹:“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

“饿得不得了……”盐池县花马池镇皖记沟村张明云哀叹着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唉,去沙地上挖老鼠洞,和老鼠抢草籽与粮食……唉……”那时,张明云描述,每发现一个老鼠洞,就像找到了幸福门,从洞中抠出颗粒,眼珠子都闪出蓝光——那是饿极了的眼光!

这里的泪水酸人心!

——一个女孩的泪水。

“我要上学!”女孩王国宁哭着刚说了一声,爸爸用巴掌表示了不同意。她刚8岁,刚读2年级啊!

她跑上山哭了一天。稚嫩的、柔弱的哭声,凄婉在苍茫的、坚硬的山上。一声声无望的哭喊,低回在冷清的山谷,悲泣在空寂的天地间。她哭啊,哭,不是哭被爸爸打了,其实爸爸打得不重,她哭再也不能背着书包上学了……

妈妈身体不好,妹妹们都小,爸爸外出打工,她从此收麦子、收豆子、放羊、锄地……什么都干……

——一个父亲的泪水。

海原县七百户村的丁学武对二女儿说:“下学吧,帮妈妈干活……”孩子哭了。

丁学武走出家门,躲到一个没人注意的旮旯,双手捂着脸哭了:“娃是个又听话,学习又好的孩子……没办法,两个孩子都上学,我实在供不起啊!”

一次,读中学的大女儿,要2元钱的路费去学校。他到处求人,借了一天都没借到。孩子走不了,急哭了……

“我感觉这2元钱快要把我逼死了……”多少年过去了,丁学武说起这些,还流眼泪。

这里的扶贫刻不容缓!

1996年,福建成立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为组长、19个省直机关为成员单位。他提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闽宁模式”的灵魂。

福建省各方面累计无偿援助宁夏各类资金13.43亿元;

5600多家福建企业、商户入驻宁夏,总投资达800亿元,每年解决3万多人就业;

……

打水窖2万眼,滋润着焦渴的大地和渴盼的心田。

在一个“无水区”,福建援宁人员到处找寻。没水,没水,当地群众干裂的嘴唇和庄稼倒地的枯黄,像声声呼唤,催促着找水。寻寻觅觅80多天,终于打出一口深456米的井。

出水那天,赶来的老百姓双手捧着甘甜的水喝着,止不住的泪水流下来……不知道谁家的小狗跑来了,用红红的舌头舔着迸溅到地上的水,激动得打滚,快活得蹦跳,使劲地摇着尾巴。

30多万人解决了饮水难题,“喝上水了……”欢呼声此起彼伏!

人欢马叫,不光马叫,牛也在叫,驴也在叫,羊也在叫……欢叫着与人同乐。

记者在采访中,被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动着。

1997年,林月婵作为福建省扶贫办负责人,到宁夏考察。她想着组织劳务输出,把大山里的孩子,送到福建去长见识、学技术、去挣钱。

可是家长、孩子都有顾虑,不敢走出去。她这个村、那个庄,这一家、那一户,细心地做着工作。

为了多动员一些人,林月婵把自己的妹妹和侄女搬来,到处发动。

一遍遍地说着好处,一项项地做着保证,一点点地讲着细节。

每做通一个人的工作,林月婵眼前就闪出亮光,她仿佛已经看到一个人的光明,一个家的光明。虽然苦口婆心,说得口干舌燥,但她心里却像有着泉水般的滋润。

1997年3月中旬,西吉县山区93名女孩就要出门了。她们带着期望、怀着担心,走向远方。

这么多没出过远门的山里女孩,走出大山。林月婵心里既有取得成绩的喜悦,又充满压力——得确保万无一失啊。她一个一个环节落实着,奔波着,劳累着,嗓子都哑了。

一年后,这些孩子挣回了钱,有的为父母看病,有的帮助辍学的兄妹重返校园,有的凭着技术自己创业……

这些山村女娃的气质变了。听到那当初跟她说话都不敢抬头的孩子,大方地喊她“林大妈”,林月婵哭了。

林月婵在任职期间,40多趟从福建赴宁夏,她的真诚感动得多少人落泪!

在闽宁双方的努力下,在福建有4万多宁夏人稳定务工,每年获得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劳务输出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1997年4月,福建党政代表团奔赴塞上,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习近平在宁夏考察6天,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坐炕头,到田间,访贫问苦……

他眼中满是凝重,

他心里满是深重,

他肩头满是沉重。

他说:“我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

贫困使很多孩子辍学。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习近平反复叮嘱:“兴办更多的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儿童重回校园。”

20年来,福建为宁夏援建236所学校。第六次闽宁联席会议决定,福建百所学校与宁夏贫困地区百所学校结为帮扶对子,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

习近平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症施治,提出坡地改梯田、打井窖、移民吊庄等一系列扶贫措施。

如今,闽宁结对帮扶建立了1个示范镇、160个示范村。

记者来到闽宁镇。这里原来是戈壁滩,对烟火和绿色望眼欲穿。

从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愁苦起步,走到了甜蜜的富足。如今6万多人的闽宁,回族人口占83%,树绿,花香,鸟鸣,基础设施齐全,好一个闽南风情小镇!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

我们看到,一排排大棚,在耀眼的阳光里闪闪发光。

走进大棚,排开的菌棒上,鲜活的小蘑菇,好像很气派的琴键欢跳出命运和畅的音符,“演奏者”何利霞笑得质朴,笑得羞涩。

她从隆德县搬来,今年46岁,家有6口人,4个孩子。谈起过去,她哽咽了……丈夫受伤丧失劳动能力,一个女子,用柔软的肩头,扛着家庭沉重的梁柱。喂牛,种地,双手在硬土里抓挠,皴裂得像老树皮。

谈到去年7月19日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她连连说:“当时正在大棚里干活,做梦也没想到,没想到……”

何利霞说:“总书记‘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的祝福,叫俺觉着日子更有奔头,干得更有劲头。您看,俺自己包了棚!”

她一开始在这打工,每天70元,从2016年9月,包了第二号棚,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半年时间,就挣2.6万元。就像棚里旺盛的蘑菇,她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20年,闽宁镇已成为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成为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一个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闽宁镇的巨变,深情回忆了20年前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闽宁镇的天空那么蓝,瓜果那么甜,老百姓的生活也扬起风帆。

2016年7月20日,在宁夏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号角声声,闽宁对口帮扶的脚步迈得更大、更快、更好!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20多年,闽宁协作,结下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

“北国的凤凰南国的龙,党中央圆了千年梦。福建宁夏手拉手,奔向共同新繁荣……”

这首在塞上广为流传的新“花儿”,唱出了心声。

那里的沙子 那里的绿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这就是一条安宁之道。

我们总把福寿康宁,作为最美好的祝福。

窥此“一斑”,可推知安宁文化的“全豹”。

安宁就那么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

安宁就这么与习近平总书记息息相关!

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不到16岁的习近平就到那里插队。文安古镇,那千年古风,就吹拂着他的心,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从安民安村开始,拉开了安天下的序幕。

福建省宁德地区。

1986年,那时宁德还是贫困地区,34岁的习近平赴任地委书记。

他“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宁德,踏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宁之道。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上进行调研考察。他指出:“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是安宁之基。

20年,宁夏大地,滚动着前进的车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6倍。

车轮在滚动,科技在推动。

去中卫吃惊吧——天边飘来美利云!

眼前的美利云数据中心,叫人刮目相看——这可是亚洲最大的全自然风冷却绿色数据中心啊!这里在梦想打造世界级的“凤凰城”!

宁静才能致远,神宁才能神奇,而在神华宁煤“神宁”就是神奇:

——“神宁炉”一台多少钱?

——1500多万!

——这么贵!

——这仅是专利转让费!

令人咋舌的“神宁炉”,工艺先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都达到了天然气机组排放浓度限值,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宁夏令世界瞩目——已举办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和两届中阿博览会,共签订各类协议876个,其中合同金额累计达到4359.3亿元。

生态脆弱的压力,41.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责任,全国你追我赶的挑战……都让宁夏不敢松懈,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清醒的宁夏,一直在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

在水洞沟时空的隧道,仿佛听到3万年前古人类前行的脚步声。沟堑,长城,墩堠,城堡,藏兵洞,地老天荒,旷古玄远;芦苇,沙枣,小桥,凉亭,红山湖,神清气爽,游目骋怀。哦,清丽的宁夏!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仿佛行云流水般的妙音,飘洒而来,化成沙湖。这“沙湖是毛乌素沙地的眼睛,痴情地望着贺兰山”!小船轻轻地停靠芦苇丛旁,鹭们熟视无睹,不弃不离,不慌不忙,不惊不怖,摆着各种姿势,一任游客拍摄。真的是,人间仙境何处有?宁夏沙湖画中游!

站在沙坡头的王维雕像旁,品味着石碑上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宁夏的风光,丰富多彩,对比强烈。沙漠与湖泊,黄土与绿洲,荒凉与繁荣,古老与新潮……在对立中统一,在反差里和谐。

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宁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自2017年6月20日起,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煤炭、砂石等工矿企业关停退出。在这里,自元代以来就开采的煤炭,画上历史的句号。

宁夏居中国北方防沙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和黄土高原—川滇修复带“三带”交会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宁夏把这当作神圣的使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有“三去”,才能“一来”——来日方长,这样才可持续。

宁夏人深明此道,所以在植草种树,治荒山、治荒漠……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很知爱惜——惜水,惜草,惜树,惜粮,惜地,惜气,惜矿山资源,惜福……如此以“啬”治人事天,“莫知其极”,乃是长久之道。

登上兴隆山,观止老君台,想起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话也可以用到生态上,对大自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且开发利用的时候深怀俭约,还有自知之明,不狂妄地与自然去争“天下先”。

河岸风云净,沙坡草树鲜

了解过宁夏的环境,就理解为何在路上的宁夏人总是脚步匆匆!

黄土高原蛮横,戈壁强悍,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大沙漠嚣张。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宁夏总面积一半以上。它们各霸一方,共同告诉宁夏:什么叫严峻!

沙坡头曾是我国风沙灾害最为险恶的地区之一,这里曾是世界四大沙尘暴生成地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前,茫茫沙海,“沙魔”横行。

“哎呀,风沙大的,一天得吃二两五沙子,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一位饱尝沙子之苦的老者,边说边用手摸拉着嘴,仿佛嘴里还有沙子似的,“每天早上一觉起来,被子上和人的脸上、嘴里都是沙子。”

如今,俯瞰黄河,仰观黄沙,池中绿水,岸边绿树。

我们坐在参观车上,讲解员张婷婷陪着。看到路旁的斜坡上有一块块草方格,问她用途,她闪动着一双圆眼睛,薄薄的嘴唇里流淌出自豪:“这可是治沙的‘神奇魔方’!”

包兰铁路有55公里穿越腾格里沙漠,这里70%都为流动性的高大沙丘,如何治沙是天大难题。多少实验?烈日知道;多少失败?狂风知道;多少汗水?酷热知道;多少心血?严寒知道;多少人献出青春甚至生命?小草知道!

终于定格:沙子表面平铺麦草(或稻草),中间扎下方头铁锹,麦草两端自然翘起,将其扎成1米见方、高15厘米的方格状。无数麦草方格就像一张巨网弥覆其上。

再把一些沙生植物,种植在麦草方格内。天然降雨、大气降尘、植物落叶和麦草的腐化物,再加之时日,沙丘表面会形成一种灰褐色的结皮,这就是沙结皮。20年的演化,才能形成厚度约1厘米的“沙结皮”,这可来之不易,需倍加呵护!

植被覆盖率已由过去的不足1%上升到42.5%,植物种类由过去的不足25种上升到450多种,一年的风沙天由过去的330多天缩减到现在的100天左右……

1958年8月1日通车的包兰铁路,一路平安。

沙坡头治沙防护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河岸风云净,沙坡草树鲜。沙坡头以其特有的颜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学者,前后来此考察,激赏的话语沾着这里的花香,飞往世界:

——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这是“世界上首位的沙漠治理工程”!

沙坡头——中国人地关系教育基地,站在这里,回味着这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这是中国人用信念和智慧、汗水和心血、生命和灵魂创作的生态友好的经典。

当荒漠化正威胁着人类,沙漠中的一粒粒沙子,在伺机揉进人类眼睛的时候,沙坡头在人进沙退,宁夏在人进沙退,中国在人进沙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累计造林4.5亿亩。

那绿,远近高低各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嘱托:“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

记者感受到了这里非凡的绿色屏障。

我们转山,转水,转宁夏,一沙一世界,一叶一乾坤,那绿如影随形,那绿没完没了,那绿“远近高低各不同”。草的,树的,庄稼的,各种的绿,或深,或浅,各个片区,或大,或小,各处布局,或疏,或密,绿绿相映,仿佛以宏阔之势,演奏出《宁夏之绿》的交响曲,那么雄壮、那么欢快、那么意味深长!

我们在石嘴山市,走到哪里,都在绿的问候里,仿佛都有绿的小手在挥动。哦,石嘴山,嘴一张,呼出的气都是绿的!

宁夏,封育区内林草覆盖率由15%提高到40%以上,风起时林涛声声,这是对宁夏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全境封山禁牧唱出的赞歌。

责任之手,伸向大地,修复的泉水在涌动——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70.83万亩,这是自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以来,宁夏已绘制的画卷。

我们到西吉县震湖天合农场采访时,看到一棵碗口粗的杏树,顽强站在黄土上,绿色的树叶舞动着。它粗粗的主根贴着崖边裸露出来,有两米来长,扎入土下的,不知扎多深,不知扎多长。这黄土壁上凸起的褐色树根,就是《命根》的浮雕,彰显着强烈的视觉效果。

哦,宁夏就是一棵大树,不是浮在表面,而是都把根扎下,根深不可测,树高耸入云。

我们在中卫采访时,夜宿红宝宾馆。第二天早晨,往南穿过排列有序的树林,来到黄河边。东升的旭日,将金辉洒到黄河的粼粼波光上,洒到树林的绿叶上。河道宽阔,流水平和。狂放的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而黄河来到宁夏,变得安安宁宁。黄河滋养了这一方水土,慧泽了这一方百姓——真的是“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是母亲河;宁夏,是黄河的宠儿!

追求上善的宁夏智者,一直那么乐水,一直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样的若水。

他们知道,宁夏的阳光特别热情,宁夏的蒸发特别勤恳,宁夏的降雨特别节俭。

于是,治水,兴水,乐水,乐此不疲!

于是,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湖,那么多宽宽窄窄的河,那么多长长短短的渠……

于是,宁夏全区湿地面积10年间增加了近30万亩,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湿地面积增加的省区之一。

沙海中的人生

经历过金戈铁马,更知安定重要;遭遇过风沙肆虐,更知治沙重要!

宁夏全区沙化土地面积上世纪70年代多达2475万亩,他们紧盯沙漠,长治不已,去危就安,现已减少到1686万亩,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在享受天地安宁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治沙英雄!

让我们走近英雄——

29岁的白春兰和丈夫冒贤,赶着毛驴车,带上工具远离老家冒寨子,颠簸到沙边子。

沙边子,真是名副其实——位于毛乌素沙漠之边;一棵树村,却名不副实,村因树得名,而那四人合抱的老榆树,已不存在。这里的沙真实不虚,沙即一切,一切即沙。

在老榆树的原址栽的小榆树活了,在自家的门前种的小白杨活了!

一座沙丘,被风的一夜疯狂,搬到十几米外。

走吧——好心人说——这里不是人待的地方!

白春兰两口没有走——柔弱的小树都能活,人还不能活!

挖掉1米深的沙子,再翻出黄土铺在沙子上,两口子在整治能种庄稼的水浇地!

3亩地小麦,麦穗饱满了,冒贤用粗大的满是老茧的双手,搓了一个麦穗,吹去麦皮,自己吃了一半,另一半递给妻子:“你尝尝,好吃着呢!”他们很快就能吃上白面馒头了,丰收在望啊!

可风沙老叫人难堪,突来一场沙尘暴,颗粒无收。

真叫人绝望啊!一起来的10户人家相继回了村。

沙漠里只剩下他们一家。

走吧——好心人说——别死心眼,得找活路去!

一拃,一拃,冒贤拃着门前的白杨树:“长粗了,树都能长,咱还不能过?再干!”

从1980年在沙边子打拼,到第4个年头,收成了4麻袋小麦。

赶上车子,拉上麦子,拽上妻子,奔向冒寨子。“麦子吆,馒头吆,婆姨吆,孩子吆……”冒贤自编自唱,“花儿”漫了一路,毛驴高亢地“欧啊”着配上音响。

沙漠里能种出麦子了,一棵树,又陆续迎来十几家冒寨子村民。

1米高,5000多米长,冒贤,白春兰,一锹复一锹,垒砌着防沙墙。忽来一场大风,60多天心血,沙漠冷笑间,轰然毁灭。

同村的十几户人家,又纷纷离开。

沙漠里又只剩下他们一家。

走吧——好心人说——树挪挪死,人挪挪活,别撞了南墙不回头!

笑话他们的多起来:“二憨子冒贤,领着傻婆姨傻干。冒贤就是冒险!”

“顽固不化”的冒贤,与妻子白春兰到处学治沙知识、学种树技术,不断地改进着方略。

草旺了,树绿了,粮多了,土地软化了,而冒贤却肝硬化了,这个钢铁汉子,硬生生地耗病了,硬生生地累病了!

47岁的冒贤,带着无限的向往和眷恋走了……

卖了这地方,回冒寨子村吧,有父老乡亲,没有过不去的坎……

门前的白杨树灰白的树皮闪着光。白春兰摸摸树,拃拃树,围着树转着,哭着,泪水流成一个圈。

像淬火提高了强度、硬度、耐磨度,白春兰经历了这个打击,本来对在这治沙有时还犹豫的她,涌出犟劲:“不了冒贤的心愿,心不安!”她看了看白杨树,那么直,那么高,那么挺拔!

锻造增智慧,锤炼生坚强。痛苦,焦虑,失望甚至绝望,浇铸宁静,白春兰带领大儿子和儿媳,奋战在沙漠。

猝然,大儿子去世了。让生活磨砺得像沙漠骆驼般刚毅的白春兰,颓然倒下了。这孩子1994年一结婚就在这干,1997年他父亲去世后,他像个柱子顶起来,扛了10年,转脸就走了。她像一片枯黄的树叶,远远地飘到沙漠深处,那么孤寂、那么无助、无奈、无力!

“啪啪……”白春兰猛力拍打着她与丈夫共同栽下的白杨树恸哭,就像从前苦极后捶打着冒贤胸脯倾诉:“命苦啊,我旺树不旺人……”受惊吓的山鸡,“嘎嘎”叫着,腾空而起,展开多彩的翅膀。

走吧——乡亲劝。

走吧——儿女劝!

她像迷失在悲痛的沙漠中,久久走不出来……

季节交替,时光流转,而哀伤却不替转。

她虚弱的身子倚着白杨树,仿佛能感到冒贤的体温,他临走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两个字:“治沙……”想想冒贤和儿子在这吃的苦,看看远处近处都是绿色,树林里野兔、狐狸、野鸡活蹦乱跳,鸟儿有的飞集往来、游戏出没,有的整毛理翮、悠闲自得,有的出妙好音、犹如天籁……撂不下这里啊……仿佛那些树啊、那些小动物啊,也像孩子叫人惦记……

“唉,走哪儿你也得活嘛!”在大儿子去世后的第二个春天,白春兰轻声叹息着,扛上铁锹,走出屋去。

白春兰已在沙边子坚守37年,老榆树那里的小榆树粗得一人抱不过来,家门前的白杨亭亭如盖的树头上喜鹊欢叫着,栽下的10万多株树茁壮着,1000多亩的树林早已绿涛阵阵,铺排的波涛是对治沙英雄滚滚的致意!

他的小儿子和大孙子,大学毕业后都在银川工作,大女儿、小女儿两家都在盐池县城发展。在她的绿地里,政府建起了冒贤和她的治沙事迹馆,冒贤的白色雕像在馆前矗立着。

来此旅游的人很多,时有花儿的响起。花儿是广泛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听着花儿,记者想——宁夏人,是天地间的歌者,是古往今来的歌者!就是在最艰难的岁月,歌声也没有寂灭。

灵魂与歌声同在的宁夏人,大美与天地同合,大乐与风沙共鸣,大德与绿波一色,大志与百鸟齐飞!

(下转第七版)

那里的故事 那里的人

民心,藏在掌声和泪水里

去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提出“再到比较艰苦的农村看一看”。坐在泾源县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家的炕上,总书记说:“西海固曾经‘苦瘠甲天下’,看着你和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总书记冒雨到大湾乡杨岭村考察。

这村那乡,远的近的,乡亲们闻讯赶来,站满了山坡。雨淅淅沥沥下着,村民们纷纷扔下雨伞,掌声响起来,热泪流下来……

讲到这些难忘的情景,党支部书记马安林还是很激动:“什么是民心?答案就在那些掌声和泪水里藏着呢。”

杨岭村的马科也是说起来就激动。

“再苦再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书记这一句,正说到马科的心酸处,立时他的眼中盈着泪水。

他从小有个上大学的梦。走路累了,歇一会,他也摸块瓦片,在地上划着演算习题。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他像被贫穷的绳子牵着,没读完小学,就被拽出了学校。

失学了,人常常不回家。

父母找来找去,总见他在杨岭小学教室的房檐下,呆呆地望着教室里。父母领他回家,路上他一声不吭,只是掉着眼泪。

总书记的话犹如那天的喜雨,浇在马科心里,沉睡的种子醒来,绿芽萌发——让孩子圆大学梦!

精准扶贫,家中的牛多了。马科卖了牛,给3个孩子买了小课桌,买了护眼灯。在网上看到有用的学习资料,他就给孩子下载下来;农活不忙的时候,他就搬个小马扎坐下,陪伴孩子学习。

精准扶贫,使多少人改变命运!

精准脱贫,使多少家安居乐业!

“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国上下一盘棋。宁夏奋起响应,层层签上责任书,级级立下军令状。

盐池县的万亩黄花基地,像是绿水阔如海,“芳草碧连天”。

在大坝村,走在大片的黄花地里,小小苞蕾还隐蔽在绿叶间,忽见一花独放,黄灿灿的,状若金钟,万绿丛中一点黄,那么吸引眼球!一花已经开了,千花万花竞相开还远吗?

61岁的刘仲银包了4亩半,还想再扩大2亩,今年盖了4间新房。

在毛乌素沙漠边的红崖子乡,沙漠小甜瓜已经结了瓜。叶子像一把把小伞庇佑着“小光头”,有一个比乒乓球大点的小瓜,藏在叶子下,只露了半个绿色的小脑袋,煞是可爱。

这是王建华种的瓜。

她是银川的,来这里包了500亩地,雇当地人干活,一天80元。大棚里的枸杞番茄,青的,红的,黄的,甚是好看。产品销往北京、上海……48岁的人,虽然晒得又红又黑,但脸上笑得像她种的番茄般甜美。

精准扶贫让老百姓有了获得感。

我们走进回民老汉海国宝的家——

他今年61岁,头顶白色小圆帽,上身穿白色短袖褂,黑色的长寿眉往前探着。客厅的墙上,挂着去年习总书记到他家的照片。

“哎呀,天天享受幸福!”过去,一分钱都得掰着花,现在出门不远就是菜市场,“一下就掏出一沓沓钱,买菜!”他用拇指和食指做着捏一沓钱的样子。

海国宝边聊着家常,边用盅子泡上八宝茶。

慈眉善目的海老汉,笑眯眯的,左手安然地端着掌盘,右手捏着盖钮,用盖子慢慢地刮了刮茶水面,轻轻地呷了一口,用温和的话,慢悠悠地说:“我们这里喝茶叫‘刮碗子’。好茶,得慢点饮,要品着喝。这日子好了,也得像‘刮碗子’样,品着过。”

我们来到六盘山脚下的龙王坝村。

好一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小溪流淌着村民的快乐,青山环抱着山乡的幸福,绿树掩映着农家的宁殷。

油用牡丹正开着,中药材生长着,户均林下经济收入过万元,家家有了自己的“绿色小银行”。

其实,何止龙王坝,整个宁夏近5年来,35万生态移民基本完成,累计减贫59.7万人!

不仅如此,从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654万人摆脱贫困!

再难,心不动

再苦,志不移

2016年7月18日上午,习总书记从固原市六盘山机场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强调不忘初心。

我们住在窑洞宾馆2号。在龙王坝这样的窑洞,在这样的夜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想起了绿化荒山的李志远。

彭阳县草庙乡河沟村农民李志远,26岁时帮村民挖窑洞,坍塌险些要他命,从此炕成为依赖。

躺着,虽有饭吃,但心总不安。

卧床2年多,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国家的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树,不能等死!”那无线电波把他的灵魂激活。

铁锨、镢头、水壶和收音机……用绳子缠好,或挂在脖子上,或捆绑在身上。两手撑地,慢慢挪移,身子每移动一次,不过20来厘米……

在荒山坡上,一锨一锨,跪在地上,挖鱼鳞坑。跪累了,就侧身躺着,一点一点掘土。

一天,母亲送午饭,目睹儿子的苦累,泪流不止,苍老的哭声,声声撞在荒凉的山上。

李志远忙转过脸去,端着饭,低头吃,泪水掉到碗里,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流泪。

李志远——再难,心不动;再苦,志不移。

每锄一坑,就是一个标点;每种一排,就是一行诗句。

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绿化奖章”等很多荣誉。

30多年,植树七八百亩。歪躺在树下,阳光从树叶缝里落在他身上。他觉着山就是他的天地,多栽棵树,天上就多颗星星,栽多少树,他的红皮本上都记录着,这时候数树,就像那小时候数星星。他的树,白花花的,花一开,就是漫天的雪下了。阳光就是他满心的喜乐!

种树10年的时候,一日正跪着干活,忽觉大地中一股气息、一股暖流涌入体内,他心中一动,先是一愣,后抓住杏树,“起来,起来……”仿佛有个声音从树林中飘来。他使劲,再使劲……站起来了!

他放声高呼:“我站起来了,我能走了……”

满山的树,像无数的雄狮摇头晃身,抖擞着骄傲的鬃毛。

十年种树苦,一朝站起来。

其实,他的灵魂早就站起来了!

1954年生人的李志远,正当他种树不止,绿意盎然的时候,人却走了。他是走了,他又是没走。

……

窑洞内,宁谧寂静;窗子外,大红灯笼。

人,只要心灯亮着,不论走到哪里,都是“我心光明”!

白春兰的心灯就一直亮着。

她在自己治沙种树站住了脚跟后,鼓励、引导别人来发展。积极支持树苗,无偿提供技术。现在那里吸引了400多人,绿树越来越多,风景越来越好。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赞叹不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称赞她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

我们在与她交流时,谈到付出与收获,她开心地笑着说:“一个农村妇女,值得!”

……

窑洞心安,心安理得,理得道明,道明心亮,心亮天亮。

爱的小草 染绿安宁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赞扬:“宁夏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在全国是好的。”

我们来到蓝山社区。“磨剪子来,戗菜刀……”久违的吆喝声传来。

扛着长条凳,背着大挎包,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走来,他后背微驼,黑黑的脸上露着和蔼友善的笑容。

在长凳一头固定的磨刀石,中间已凹下去,他磨着菜刀,手上凸着变形的骨节。他还不时地从凳旁的小水桶里,往刀上撩点水。

一把一把的刀,一把一把的剪子,送来了,老人一天能挣多少钱?

他是这里岁数最大的志愿者,名叫杨登派,大家亲切地称他“磨刀叔”。

晚上临近,“磨刀叔”扛起长条凳,走着,像他磨的刀锃亮,他心中闪着明光。奉献的眼一睁,天就明了;索取的手一伸,夜就黑了!

我们来到汇泽公园。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欢乐着各自的欢乐。

我们遇到了王国玺,他是公园的常客,来此义务教太极拳、太极剑。这位64岁的老人,穿一身宽松的老款式练拳服装,飘逸出“仙风道骨”的气息。

他是个大忙人,到学校、到企业、到社区……忙着朗读,有时电视台也请他,王国玺成了有名的义务朗读者。而他当初一登场,嘴哆嗦,腿哆嗦,讲不成话,苦练使他掌握了朗读的技艺,常登台使他从容。我们请他朗读,他马上进入角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单个的小故事,也许像小草并不起眼,但无数的爱的小草,就集成文明的草原,就绿染出安宁的大地。

我们走在大街上,车辆礼让行人。“温良恭俭让”,就如路边成排的树,绿人眼睛。

但也有不让的!

什么不让?

当仁不让!

2017年6月7日,8点40分左右,一位考生家长急得流泪:“咋办,咋办,孩子身份证找不到了……”考生吓得脸色苍白。

以前曾在网上看到,丢失身份证,考生不能入场。而现在这位家长,忽然抬头看到红色的长条幅上赫然写着——

“惠农区公安分局高考生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

经与学校协商,考生先行参加第一场考试,但必须在下午第二场考试前拿到身份证。

民警当即上传考生信息,紧急联系自治区公安厅制证中心为其制证。并马上安排民警,跑百千米,赶赴银川取证。终于在下午考试前将证件顺利送到考生手中。

小小身份证,浓缩了惠农公安的为民之心、爱民之情!宁夏的和宁之风,成风化人!

天宁,人宁,心宁

宁夏9天,时间太短,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

记者来到宁大,与学子面对面,生气扑面!

“如果只允许用两个字,来说人生、话宁夏,我们选择哪两个字?”

同学们,踊跃回答——

学习,奋斗,自强,明德……

“大家都回答得很好,再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宁夏!宁者,安宁也,天宁,人宁,心宁——‘三宁’;夏者,夏天也,以夏天的热诚笃定信念,以夏天的热情开拓事业,以夏天的热心奉献友爱——‘三夏’。既宁且夏,此之谓宁夏!”

……

宁夏——一个让人心灵宁静的地方!

宁夏——一个让人精神饱满的地方!

安宁华夏其状如何?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这就是——安宁中国大象!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0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239%,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万里长城如巨龙,霞光中,尽显豪迈,

天地间壮阔着中国道路,

中国,进步,进步,不断进步……

“中国为什么会进步?中国就是海纳百川,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心态,开放地去迎接世界,然后集其大成。”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近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国创造惠及世界。

世界如何安?

人类如何宁?

安宁中国创造中国奇迹,用独具魅力的中国实践,为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促进安宁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为让七大洲像七个音符,荡漾起安宁的旋律!

中国掀起的世纪风,吹动着世界云!

5年来,习近平28次出访,乘坐专机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双轮驱动的是和平,机翼展开的是安宁,发出的时代强音,在寰宇共鸣,在全球响亮!

记者在宁夏的沙坡头,看到山河相应、回环互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观,看到这天然形成的“太极图”,顿时想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世界进步需要稳定安宁的中国力量,中国发展需要“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单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世界祈愿和平,人类追求安宁。

安宁永恒的主题。(全文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