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9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13%;进口7.98万亿元,增长22.5%。8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1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35万亿元,增长6.9%;进口1.06万亿元,增长14.4%。外贸总体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副研究员杨长湧表示,随着下半年对比基数的逐步抬高,人民币汇率上升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第三季度出口增速或将继续放缓,而进口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将不及上半年。
尽管出口增速略有放缓,但今年外贸整体形势较为乐观。浙江义乌中远国际货代公司副总经理鲍跃飞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近几个月来,预订中欧班列(义乌)仓位的商户都要提前2周左右排队。截至7月底,中欧班列(义乌)标箱运量同比增长了1.4倍。
伴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前8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12万亿元,增长17.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7%,比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仍是外贸市场的生力军。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87万亿元,增长18.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5%,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62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值的46.9%。
从商品类型看,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这表明外贸增长是对传统产品依赖较大,出口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有所增加,释放出内需市场复苏较为平稳的信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剔除基数、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外,美联储“缩表计划”以及推出301条款、欧元区退出量化宽松等举措,都将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不过,最新一期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9,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均有一定回升,表明外贸出口动能犹在。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而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带动进口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圣诞、元旦等传统采购季的临近,将对出口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总体看,第三季度外贸进出口仍将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