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扶贫坚持 “输血”“造血”并举
本报记者 薛志伟 石 伟

多年来,福建省按照“以改革创新引领扶贫方向、以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原则,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精神,持之以恒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精髓是“精准”。为此,2014年以来,福建省坚持精准发力,特别注重提升帮扶实效。在2014年对农村贫困人口和2200个贫困村、23个重点县全面建档立卡的基础上,2016年初组织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全省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69.6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开发对象45.2万人,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低保兜底保障扶贫的同时,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结对帮扶等作为主要抓手,“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多年来,福建省还坚持扶贫搬迁,注重改善生存条件。1994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24年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16年,全省累计搬迁改造157万多人,整体搬迁7000多个自然村。通过造福工程,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搬迁群众增收脱贫,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生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搬迁群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福建省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十二五”以来,扶贫开发对象从140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5.2万人,2016年又有26万人实现了脱贫。同时,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部通宽带、通广播电视,所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了客班车,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基本解决,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