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书画艺术节办完,收入就能达到8万元了。”在外漂泊了15年的通渭人李枝林2014年回到了家乡,平时爱好篆刻的他在通渭城郊悦心书画艺术村开了一间画廊,并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金石印社”。
几年下来,李枝林靠着经营印章料和篆刻作品,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刚开始年收入只有5万元,去年达到了8万多元。”随着客户越来越多,李枝林的工作室还签约了8名篆刻家。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这个“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的陇中贫困县,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2016年12月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通渭县筹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有这样的群众基础,通渭县因势利导,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推进书画文化产业抱团发展。对于很多通渭人来说,书画不仅是兴趣爱好,也是生财之道。近年来,通渭县先后成功举办七届全国性书画艺术节,大力发展以书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了悦心国际书画村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20个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
如今,在通渭县,像李枝林一样的书画产业经纪人有2600多人,文化产业间接从业人员达3.8万人。“别的地方有书协、美协这样的艺术交流组织,我们成立的画廊协会是产业组织。”通渭县画廊协会秘书长王曙光介绍说。
为放大产业集聚效应,通渭县在悦心书画村免费为30多位国内书画名家设立了工作室,先后举办了30多场全国性的书画展。“在通渭县,你可以买到不少国内名家的作品。”王曙光说,短短几年,悦心书画村已成为通渭县的旅游品牌,先后接待了800多批次的考察团,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
人气为通渭书画产业带来了活力。目前,通渭县已有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形成了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发展格局,并带动延伸了集书画会展、鉴定、培训、创作、收藏、装裱、推介、拍卖、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通渭县书画年交易量已达60万件,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