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建设面临着不少现实矛盾。一面是博物馆风风火火地建设,“文化大餐”似乎呼之欲出;另一面却是不少博物馆仅具“摆设价值”,要么闭馆,要么运营维艰。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博物馆仍然依靠政府出资来维持生计,但有限的资金往往难以维持博物馆日常的开销。在这样的情况下,博物馆重建设轻运营问题突出,很多时候成为地方个别领导爱面子、混政绩的工具。
其实,博物馆的建设只是开端,后续运营才是核心。然而,博物馆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实际效果难以量化考核,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工程的建设有极大热情,但对其运营维护却不大热心。所以说,改变把博物馆建设当作“政绩摆设”的错误思想,重在要改变文化考核机制。比如,要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多少,不能只看有多少图书馆、博物馆,也要看这些图书馆、博物馆的开门时间有多长,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的人有多少。如果博物馆多,但人烟稀少,甚至常常处于“闭馆”状态,那这个城市即便博物馆数量再多,其文化建设水平仍是低下的。相反,如果一个城市的各种“馆”数目不多,但运营充分、生存状况良好,那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依然值得嘉许。
有关部门还可以探索采取措施,促进博物馆寻求多元化和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运营模式,通过拓展多种投资和经营渠道,在提升博物馆经济实力的同时,丰富其展览内容,让博物馆的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公众,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