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北京房山某风景区“游客蹦极落水”的视频受到广泛关注,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游乐设施安全问题的讨论。
由于惊险刺激,能满足人们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需求,热气球飞行、蹦极、跳伞等游乐项目近些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但是,这些惊险刺激的项目本身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根据《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的要求,开设相关项目需有经营资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运营使用单位应开展设备运营前试运行检查,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安全检查并如实记录。而且,运营使用单位要配备满足安全运营要求的持证操作人员,并加强对服务人员岗前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协助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据报道,上述“游客蹦极落水”事故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时上下手势沟通出现误差,造成蹦极绳放绳不当,从而导致游客触水。这暴露出景区在游乐设施的使用和人员管理上存在问题。
安全无小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侥幸。一方面,景区、游乐场要严格自律,绝对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在游乐设施上面打歪主意,在购买、使用和管理游乐设施上,必须依法按规,拒绝廉价的翻新游乐设施;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游乐场游乐设施的监管。除了节假日前夕的例行专项检查之外,平时要加大对游乐设施的抽检力度和对工作人员的资质检查和专业培训,系牢游乐设施的“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