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杀虫剂氟虫腈污染的“毒鸡蛋”风波在欧洲持续发酵,目前包括荷兰、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等在内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通报发现了问题鸡蛋。此次“毒鸡蛋”事件再次暴露了欧洲食品安全机制存在的漏洞,相关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第一,食品安全监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从来就不是小事。长期以来,欧盟虽致力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近年来经过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改革,已取得了相当成效,但是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和制度的合理运转,都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监管和从不放松警惕的自觉。此次的“毒鸡蛋”事件警示人们,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
第二,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泛,监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此次事件虽然只涉及农药杀虫剂的使用,但是农药污染贯穿产品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于后续的全过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环境的开放性受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农业环境的污染可能通过迁移污染食品,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毒鸡蛋”产生的安全问题不限于鸡蛋本身,涉及的产业链错综复杂。相信此次农药非法添加环节暴露的问题,有助于欧盟后续加强对农药使用方面的进一步评估和规范管理,从而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源头监管,并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第三,食品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有效控制的原则。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提早预防必须重视,但危机应对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强化日常的应急准备,才可以在危机发生时迅速且有效地控制,并减少其带来的风险。然而,制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欧盟此次经验教训表明,有效的危机应对有赖于平时加强追溯、召回等制度建设。
欧洲“毒鸡蛋”事件也提醒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以“零容忍”的态度和措施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抽检,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