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治国
“守着粗放的发展方式,钢铁工业必然会走入死胡同。”中国宝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能源环保部部长王建跃认为,纵观宝武集团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正是这种从粗放发展方式向绿色钢铁理念的积极转轨,使宝武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宝武集团的探索一方面是钢铁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谋求产城融合、与城市和谐共存。业内专家认为,宝武的努力是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自身要积极顺应市场要求,作为地方政府也要与企业积极互动,帮助企业树立与城市发展定位相一致的企业发展价值取向。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严重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及今后几年钢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走低能耗、少污染、低排放、高环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钢铁企业的唯一选择。
从政府要求来看,近几年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能源消耗与环保排放标准,出台了关于大气、水体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规划等。这些标准、行动计划及政策性文件所要求的“绿色门槛”,是我们开展绿色制造的最低目标要求,是底线约束。
一系列“紧约束”文件,让行业从业者清醒地看到,“最后制约钢铁企业生存的,正是环保”。因此,从绿色环保角度看,钢铁企业如何与城市和环境和谐共生,是摆在每一个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的宝山基地已从城市远郊日渐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宝山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水,与此同时,基地所在的宝山城区存在着诸多难以监管的小锅炉,其排放和污染问题令政府部门头痛。能不能把钢铁厂里的资源与地方政府的诉求结合起来呢?宝钢股份与宝山区月浦镇通力合作,2014年9月,双方签订了协议,共同推进移动供热业务。据测算,未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每年能够为移动供热提供的余热资源可达7万吨标煤,每年可生产700万吨热水,可为周边社区供热水500万吨。
今年3月,宝武集团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平台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宝武环科)正式揭牌。组建宝武环科,是宝武集团优化环保产业资源,打造环保业务专业化、市场化平台的重要实践。对于宝武环科的成立,宝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就表示,希望宝武环科在宝山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起紧密合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创造“天蓝地绿水青”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己任,既造福社会,又实现企业价值。
宝武重组后,武钢绿色城建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契机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聚焦落实武钢集团“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发展战略,整合绿色城市建设产业资源,培育发展绿色城市产业,建立具有武钢特色的海绵城市产业链,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城市建设服务商。
目前,宝武集团还在积极与上海市环保局合作,探讨利用冶金工艺特性进一步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之后的废弃物相关技术。上海人口众多,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处理,变成冶金物料,对宝武、对上海都很有益。宝武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认为,身为都市型钢铁企业,宝武要在城市和谐共生上下功夫,要在固废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得更好,为城市作出贡献。
可以说,在未来发展中,钢铁企业自身要通过努力,与城市相融共生,在城市生存发展下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划定红线、制定“紧约束”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服务钢铁企业转型,让钢铁企业的各类资源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