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的市场期待品质的提升
——《战狼2》票房奇迹带来的启示

裴伊凡

4小时破亿元,单日拿下3.57亿元票房,85小时突破10亿元票房,这是《战狼2》创造的票房奇迹。据猫眼电影统计,截至8月13日18点31分36秒,《战狼2》总票房突破45亿元,而且涨势仍在继续。

在电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主旋律电影通往商业化道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相比之前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战狼2》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拍摄手法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以全球化的视角展现电影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近5年来,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引领全球电影市场的排头兵。201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人再囧途之泰囧》首次将单部国产影片票房推至10亿元以上;2013年,《西游降魔篇》票房突破12亿元;2015年,《捉妖记》将票房纪录刷新为24.38亿元;2016年,《美人鱼》以33.9亿元票房纪录问鼎华语票房冠军。

票房井喷的背后离不开国内电影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电影越来越多元化的类型、日益精湛的艺术质量和不断升级的工业水准。然而,随着城市观影消费水平提高和娱乐消费形式的增加,观众只会为有质量的影片买单,“二八效应”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进程,敦促行业回归电影制作的初衷。

对于中国电影行业,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网络票务平台为了抢占市场而疯狂票补助推和爆款电影频出的双轮驱动下,票房冲顶,吸引各路资本趋之若鹜,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外来者”的搅局,却让影视的“灵魂”遭到前所未有的绑架。随着渠道竞争格局的稳定,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电影开始遭遇整体滑坡,无论从票房、观影人次,还是整个票价体系,都出现了“拐点”。不禁令人思考,中国电影业是不是到了内生驱动转换的时刻?

毕竟,长期依靠人口红利和影院建设推动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在外部红利逐渐衰减之后,内容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观众口碑的下滑正倒逼着整个产业的重构。《战狼2》横空出世为原本低迷多时的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愈发成熟的表现。

作为《战狼2》的保底发行方,北京文化可谓赚得盆满钵满,截至7月31日,公司公告称《战狼2》票房收入已经超过其2016年营业收入的50%。自《战狼2》首映当天,一直股价低迷的北京文化便开始强势逆袭,随着电影票房持续走高,股价连续两天冲击涨停,至8月7日收盘,仅仅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达56%之多。

随着资本的涌入,电影保底发行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近几年大制作电影后面的出品方名单也是越来越长。此次《战狼2》出征背靠14家出品公司和7家发行公司的豪华阵容,也是疲软市场下抱团取暖的明智之举。在好项目少的市场环境下,既可以分摊风险,又可以将更多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协同合作把市场蛋糕做大。

可以说,华语电影正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蜕变,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势在必行。重金邀请人气偶像,随便拍拍就能赚个好票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狂热过后,行业终将回归理性,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体系,聚焦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全产业链的精细化分工,真正提升内容的品质,打造出中国特色的电影工业,完成“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角色转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