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校游”成了诱饵

今年暑假,我亲戚家的孩子参加了山西长治一家旅行社组织的“暑期名校游”活动。宣传单上介绍的是,带领学生游览北京名胜古迹的同时,参观名牌大学,由名校老师全程陪同参观。然而,花费8000多元的所谓“名校游”,除游玩了北京的天安门、长城、故宫等景点外,参观名校的时间总共只有一个多小时,而且根本没有老师陪同。如果在平时,这样的旅游花费3000多元就够了。

据调查,目前,夏令营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是夏令营变旅游团。很多旅行社、培训机构等推出的夏令营都以“旅行+学习”的模式吸引家长眼球,但其实都是旅游的翻版,只是在措辞上稍作改动,多一些诸如“体验”“感受”“触摸”等软性字眼,再在旅游线路上点缀几个学校,旅游团就堂而皇之地变成了夏令营。

二是虚假宣传严重,超范围经营较多。很多机构打出华丽的广告语,以名校、名人、综艺节目等为卖点,开展夏令营、游学、培训等活动,价格之高可谓“暴利”。

三是监管缺失。目前我国法律对夏令营的组织机构及运营规范并无明确规定,对于夏令营具体的监管责任等并未作出明确界定,由此导致夏令营处于“三不管”状态。不少海外夏令营其实是团队游,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难题。

要切实保障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国家要尽快出台关于夏令营管理的规定,明确监管单位和监管职责,对其主体资质划定准入门槛,对活动方案、质量效果设定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建议物价部门监管费用标准,尽量让更多的孩子“玩得起”。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 秦 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