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量养生科普信息来源不明
别信!“包治百病”纯属忽悠
本报记者 吴佳佳

最近,一名数年间活跃于多个电视台、身兼多个权威头衔的“专家”在网络上现出了冒牌的原形。这种虚假养生信息泛滥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和健康教育缺失。“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亟需改善与引导。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工作任务。”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

宋树立介绍,2015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处于较低水平。目前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居民脂肪摄入过多,食盐摄入量过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同时不少人缺乏获取健康养生信息的有效渠道。

“我们核实了大量媒体上发布的所谓养生科普信息,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来源不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军表示,当前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互联网上有许多养生信息是道听途说和主观杜撰的。还有一些信息逻辑混乱,或者片面夸大某种物质的影响等。这些存在误区和盲区的信息,轻则误导受众,重则威胁公众的生命与健康。

如何甄别养生信息的真实性?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解瑞谦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刊登该信息的平台是否可靠,养生信息本身是否可信,以及如何利用好这种养生信息。判断信息平台是否可靠有四点:一是查看网站和社交媒体所属机构是否有信誉。二是查看网站信息是否有专业人士审核把关。三是查看网站和社交媒体中的养生信息有没有违背常理,比如包治百病之类的表述,就明显违背常识。四是判断网站和社交媒体有没有推销产品的倾向。

尽管相关部门给出了建议,但对于广大老年人等缺乏科学素养的人群而言,鉴别虚假养生信息尚具有一定门槛。很多虚假信息正是利用了这种特点,主要误导老年人。对此,解瑞谦表示,下一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将会根据公众需求,将人群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国家卫计委等有关部门对于健康虚假信息的监测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并且将会完善健康科普虚假信息舆情监测机制。宋树立称,未来将建立健康信息传播的自律委员会,规范健康信息传播标准和准入机制,在自律的框架下,建立相应的白名单以加强监管,让健康信息传播能够更加准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