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英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李永飞 安东海 晏军峰

图① 利剑刺苍穹。

图② 反恐国家队之雪豹突击队。 李光印摄

图③ 神枪手四连官兵举行“神枪”交接仪式。

图④ 神枪手四连官兵参加山地进攻演练。

火箭军某团阵管连:

青春护长剑

作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最早的一批阵地管理分队,阵管连驻守群山之中,护卫大国长剑,连续24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11次立功,所管阵地47年安全无事故、23次被评为“红旗阵地”,连队党支部被树为“十大砺剑堡垒”

47茬官兵,47年坚守,把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护卫神剑的神圣使命之中,支撑这种坚守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念力量。从军29年的一级军士长吕庆新,是阵管连兵龄最长的老兵,当年因工作需要他被临时“借”到连队,没承想这一“借”就是20多年。

“抬头一线天,周边无人烟,半年有风雪,四季棉袄穿”是阵管连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吕庆新当初不是没想过离开,但每当走进导弹阵地,便觉得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听党话,跟党走,党把“大国佩剑”交给咱,掉皮掉肉也不能有辱使命!吕庆新找到连队“小秀才”,给自己写下一幅字:位卑未敢忘忧国,长剑不语鉴忠诚。

连长张忠臣频频接到上级机关抛来的“绣球”,可他次次婉言谢绝,用榜样的力量带领官兵扎根莽莽群山,献身强军实践。列兵小董,入伍前住洋房、开小车,到了阵管连,老兵言传身教,让他感受颇深,他说这样的环境更加锻炼人,更能成就人!四级军士长张友,当初分到阵管连,他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如今他却态度坚决:坚守阵管连,为国宝站岗,这样的军旅才有意义。

今天学习昨天,新兵学习老兵,47年如一日的坚守,凝练成阵管连官兵的精神内核,转化为不竭的动力源泉。团政委左亚明也曾是山沟里的“老兵”,他的理解更加深刻:“从祖国和人民的赞扬中,从火箭兵随时能战的战斗口号中,我们的这种坚守是值得的,坚守的价值是神圣的!”

阵管连官兵的工作,主要是一日三次为导弹巡检,监测记录各种数据,一次两次不是个事,但47年天天如此却不容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5万多次巡检记录,足足记了600多本,满满装了4个箱子。

一次认真是平凡,但5万次认真却是非凡。连队官兵把阵地当战场,视巡检为打仗,正如指导员刘占斌所说:“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连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丝毫不能松懈!”

三级军士长樊力强坚守阵地24年,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三次巡检,一丝不苟,准确无误。他说:“巡检,就是为导弹‘把脉’,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次,一名排长按流程对各种设备做启动、停止,记录数据,当他走过一处排风口时,耳听风机运转声音有些异常,便回过头来认真排查,结果查出设备老化出现细微磨损,及时排除了故障。

阵管连有个连史馆,地方不大,奖杯很多,“古董”也不少,既有上个世纪70年代开山破石的镐头,也有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事教育教材,还有60多名退伍老兵的来信。

面对24块基层建设的“标兵”奖牌,团政治处主任卢俊评价说,建连育人是场接力赛,必须代代传承、人人接力,才能让先进的旗帜永远飘扬。

林海雪原里的导弹阵地旁,有一片葱葱郁郁的“励志林”,新兵入营种“扎根树”,立功受奖种“荣誉松”,入党提干种“奋发桦”,几十年来老树繁茂、新苗抽枝,成为连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被官兵亲切称作“梦想森林”。

连队要发展,士兵是主力。从1992年开始,阵管连指导员开始依靠记录“兵情日记”为官兵排忧解难、鼓劲加油。25年来,17任指导员续写上千篇“兵情日记”,成为干部骨干知兵爱兵的百科全书,也成为全连官兵的励志教材。

雪豹突击队:

一天雪豹人 终生雪豹魂

在中国,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自命名之日起便凝聚起亿万人关注的目光;他们长年接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封闭实战训练;他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战斗。他们,就是雪豹突击队

雪豹突击队有辉煌的过去,先后与30多个国家的反恐部队同台竞技,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蝉联总冠军,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荣膺冠军。但也有过惨痛的失利,2016年,8名雪豹队员出征约旦,参加国际特战兵比武竞赛,结果折戟沉沙,痛失金牌。

痛定思痛。他们紧盯反恐最新动态,借鉴外军作战模式,及时改革作战单元要素编成,成立研发中心革新装备器材,针对暴恐袭击特点,普及快速射击训练,开展心理攻防和战场自救互救培训等等,确保自己绝对的打赢制胜能力。通过“魔鬼周”极限训练、对外交流、集训培训等一系列磨炼,队员们最终达到上能上天、下能入海,见车能开、见枪能使,具备在全天候、全地形下完成任务的能力,练就无所不能的反恐精英。

一天雪豹人,终生雪豹魂。“雪豹”这个词在官兵心中是荣誉的象征,是责任的代名词,是共同的精神归宿。寒冬腊月,季度“魔鬼周”训练正如火如荼中,气温达零下8摄氏度,负重30公斤,雪豹队员们翻山头,过草地,蹚河流,闯密林,每天食物是2两米和3袋榨菜,睡眠不足4小时,他们必须要长途跋涉200多公里,经受长达7天的极限挑战才算过关。

“五四三二一,攻击”,只见指挥员一声令下,数辆突击车呼啸而过,“轰、轰……”随着几声巨响,枪声和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突击小组迅速对被劫持公交车实施强攻,队员向公交车侧后面投掷烟幕弹,干扰劫持人员注意力,狙击手在制高点做好狙击准备,三路突击小组从正前、侧面攻击,并果断实施射击,现场击毙“劫持分子”。这是北京南郊武警某训练基地,战火和硝烟弥漫,雪豹突击队正在开展一场以公交车劫持为背景的实战化演练。

反恐作战,精准才能制胜。对精准的追求已经浸透雪豹队员骨髓,在雪豹突击队的作战条令中,每一个字眼都意味着精准的绝杀。侦察队员在头发丝细的导线上练连接,排爆操作手练操纵装备在1.6厘米范围内到位,突击队员在1秒内练快速射击、在1.5秒内练协同突击;在离地18米高的直升机上,队员们不设任何防护措施,单凭一根绳索,仅用2秒就能速滑着陆……

武器是刀柄,精神才是刀刃。训练尖子谭鹤在破窗训练时,窗户是加了防盗网的。按训练方案,里面玻璃用防弹车拉开,他想都没想,用身体撞开玻璃,完成了战术配合。某中队战士闫丁丁,破窗训练时,由于雨水淋湿了绳子,在脱手的瞬间,动作稍有偏离,导致作战服和皮靴被玻璃穿透,划破大腿的肌肉后,又扎进脚踝,在演习结束时,他几乎成了血人。

一块伤疤,就是一次灵与肉、血与火的淬炼烙印。雪豹突击队员已把一道道的疤痕当成了永远的荣誉、最美的勋章、血性的见证。

神枪手四连:

枪听我的话 我听党的话

第79集团军某旅四连于1939年组建于江苏省淮阴地区,是一支战功卓著、誉满全军的英雄连队。1964年,连队在全军大比武中技压群雄,被国防部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成为全军军事训练的一面旗帜,“神枪精神”在连队历久弥新

四连官兵始终将“当兵打仗”作为首要职责,将“精武强能”作为第一追求,做到心中常思打仗之责,手中常练打赢之功。

在四连,浓厚的备战氛围让官兵始终以“走在战争前面,走在敌人前面”的精神状态投入战备训练。战备演练时,战士听到6个长短不同的哨音就能辨别出对应的命令内容;官兵作训服内侧清清楚楚地印有每个人的姓名、血型和单位等个人信息;携行物资统一标注战备编号分发到个人、放到班排,确保快速反应、迅即出动。

走进四连班排宿舍,你会发现许多小细节:为强化射击训练效果,每名战士的床头都黏有缩小靶,一看到就瞄一会儿;每个床架上都贴着官兵总结的射击训练小口诀;官兵还坚持举石练臂力,走路练呼吸,伸手练测距,抓紧点滴时间练技能。由于训练抓得狠,连队官兵每个人的膝盖和两肘都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右肩窝处都有枪托留下的痕迹。

身上的痕迹虽然深了,但手头的本领却更强了。无论是计划内的考核,还是上级临时抽考,连队从不刻意准备或挑选人员,成绩却次次优异。2013年6月份,集团军组织建制连“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比武考核,连队创造了38名射手昼间射击优秀率100%、夜间射击合格率100%的骄人纪录,勇夺综合成绩第一名。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连队官兵感到,百发百中是连队的看家本领,但操场夺金不等于战场制胜,必须瞄准战场从严从难训练。为提高训练标准,连队把战士100米精度射击换成9环缩小靶,把班长骨干精度射击距离由100米提高到200米,夜间训练完全在夜暗条件下展开。为贴近实战,每次实弹射击前,都会组织官兵先奔袭1000米,再戴着防毒面具跑200米,让官兵心率水平达到战场状态。

78年风雨征程,四连转型发展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上世纪60年代大比武,连队打出了“地上神”的赫赫威名;上世纪80年代改为装甲步兵分队,四连当年列装即形成战斗力,完成了“车上神”的华丽转身。如今在建设新型陆军的征程中,“神枪”瞄准未来战场,向“网上神”“体系神”发起冲锋。

近年来,连队陆续配发了新型轻武器、北斗手持型用户机等新装备,摸索出步枪射击四步升级法、机枪射击辅助拉力训练法、手枪射击五步法等17种训练方法。研制出移动缩小靶、准星防震组件等32种训练器材,极大地促进了训练水平的提升。

战争年代,四连以“攻得猛、打得准、拿得下”的勇猛作风威震敌胆,新时期,顽强的战斗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名官兵的血脉。

连队排长肖留洋,在当班长时曾连续3年提干未果。肖留洋没有找客观理由,而是从自身找原因。训练中,他不断把训练强度提升,经过“自虐”式的训练,肖留洋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2013年,全军组织“砺刃-2013”特种兵比武,他面对各路强敌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军区站在了全军最高的领奖台上勇夺金牌。如今,身为排长的他,再次代表祖国赴俄罗斯参加比武,让连队的战旗飘在了异国他乡。

每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前,连队都要组织官兵到荣誉室动员,在连旗下宣誓、把士气鼓足。战士们都说:“一看到咱连那面旗,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