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集列车”63载服务沿线群众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强 科
图为“城乡文化号”慢火车停靠在站台。该趟列车在方便农民出行的同时,努力打造“列车集贸市场”,扩大沿线的农产品销量。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在蜿蜒的陇东南山区,有趟冠名7504/7503的“城乡文化号”慢火车,开行63年,硬件设施实现了由简陋到装饰精致古朴、旅客运输由粗放管理到品牌服务的“华丽转身”,但仍不忘初心,现在还是那趟服务沿线群众的“赶集车”“大巴车”“扶贫车”。

“提速换挡”中打造品牌

“7504次列车停靠在二站台五股道,请做好接车准备。”兰州铁路局陇西车站候车室广播定时响起,英姿飒爽的列车员一字排开,微笑着迎接旅客上车。

担当这趟列车运营的陇西车务段段长王峰山介绍说,这趟列车的前身是兰州至天水的256/255次旅客列车,也是西北铁路最早的旅客列车。

2015年,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要求,兰州铁路局围绕“铁路连城乡 百姓奔小康”理念,以“一车一特色”“一车一文化”为主题风格,将7504/7503次列车打造成“城乡文化号”品牌列车,使列车成为展示、宣传沿线旅游文化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

升级后的7504/7503次“城乡文化号”列车,车内布置焕然一新,通过放置装饰画、强化服务设施等,全车7节车厢有了丝路、戏曲、伏羲等不同文化主题。原先这趟车上多是即将退休的列车员,现在的18名列车员是按“动姐”标准招聘的,红色衣装、青花瓷丝巾、淡妆上岗的“90后”女列车员,成为了这趟车上亮丽的风景。

开车门、挂号牌、擦扶手、检查列车设施……瘦小婀娜的2号车厢列车员吴林瑶麻利地忙碌着。她告诉记者,她是从200多人中经过公开招聘选拔到这趟车上的,“这是路局开行的品牌列车,服务标准和高铁一样”。

慢火车变身“大巴车”

在天水至陇西146公里铁道沿线,分布着南河川、渭南镇、磐安镇、武山、甘谷等12个车站。这12个小站,承载着渭河峡谷父老乡亲走出大山的梦想。

列车刚从新阳镇开出,准备去陇西卖樱桃的天水农民张明义就和新阳镇农民温建军聊了起来。“这趟车不仅服务态度好,票价还挺实惠,坐班车从新阳镇到天水需要16元,但坐火车才3元,关键是还方便。”温建军笑着说。

今年55岁的苟小萍,是甘谷县种植花椒的果农。她抱着不满3岁的孙女,背着花椒去武山娘家探亲,“这趟车我坐了17年了,每年从甘谷到武山要去十几趟,对这趟车有种特殊的感情”。

据王峰山介绍:“‘城乡文化号’列车从渭南镇至天水市麦积区,汽车运行至少需1个小时,火车仅为32分钟。列车在天水停留4个多小时,在甘谷站来回间隔9个小时,老百姓赶集、走亲访友时间充裕,符合老百姓‘早出晚归’的出行需要。”

自列车服务升级以来,日均运送旅客达到2200人次,遇节假日、沿线城镇逢集日,客流甚至可以达到2800人以上,呈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新常态。

列车推动“精准扶贫”

7504/7503次列车途经的天水市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定西市陇西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区)。2017年又将线路延长至天(水)平(凉)线的青林车站,新途经天水市清水、张家川两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夏井文,天水麦积区渭南镇程家村村民,经常往返在渭南至陇西间贩卖水果。16时05分,7503次列车停靠在渭南镇车站,夏井文挑着樱桃来到5号车厢旁边,列车长马晓蒙、补票班长郭蕾、列车员孙超大步上前从他肩膀上卸下扁担,帮他将4筐樱桃搬到车上。18时16分,列车到达陇西车站,列车工作人员又帮他将樱桃抬下车。他挑出车站立即摆好摊子叫卖起来,“我一个来回的车票15元,4筐160斤樱桃收入近1000元,除去生活成本,大约收入900多元。”夏井文说。

7504/7503次列车车队队长程寅介绍,像夏井文这样自种果品,乘慢火车到陇西、天水、武山、磐安镇卖樱桃、苹果、辣椒面的农户至少有10多人。常年来,他们坐着这趟列车,经营着自己的小本生意。

“从今年7月1日起,这趟列车延伸了扶贫的触角,将运行终点站从天水延长至天平线青林车站,新增8个车站。”陇西车务段党委书记穆成辉说,下一步,还将在列车上建成“列车超市”,让沿线的农产品在列车上实现交易,在方便农民出行的同时,把列车变成“集贸市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